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贞节"作为理学家所鼓吹的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美德,简言之就是要求女性保持两性的纯洁与单一。在《情史·情贞》中冯梦龙试图以"情"为中介,批评"贞节"理念对于人性的束缚。但冯梦龙自身对儒家伦理美德的默认,注定他构建"情"与"贞"的蓝图时,往往陷入理学糟粕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2.
晚明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所编纂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明代话本、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三言"的120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贞节问题的有40余篇。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长久以来为"三言"研究者所忽略的传统封建思潮中的贞节观念对时人的思想及生活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看到历来备受人  相似文献   

3.
唐代社会虽不以再嫁为耻,但唐代妇女的再嫁并不普遍,贞节观仍然是保守的,这可从大量的墓志中得到证实,上层宗室贵族深受胡族的影响,形成了与下层妇女截然相反的贞节观念,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唐代社会妇女保守的贞节观,成为后世妇女贞节观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唐代社会虽不以再嫁为耻,但唐代妇女的再嫁并不普遍,贞节观仍然是保守的,这可从大量的墓志中得到证实,上层宗室贵族深受胡族的影响,形成了与下层妇女截然相反的贞节观念,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唐代社会妇女保守的贞节观,成为后世妇女贞节观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贞节问题在后五四时期仍然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五四时期严峻的社会现实批判逐渐让位于后五四时期深入的历史追溯与理论探讨.潘光旦的贡献在于结合西方优生学、性心理学的视角与知识,阐释了传统贞节观背后蕴涵的重视子嗣的性道德观念;改造了传统禁欲的"守节"观念,使之与霭理士中庸克己的人文主义性道德观相一致;将中西学术中关于性道德的健康成分加以融合,为创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性道德观念提交了一份答卷.  相似文献   

6.
受主流政治话语影响,"十七年"的女性小说主要描述"爱情———革命"对立中女性解放与成长的故事,但在革命叙事中仍然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体现出从主流话语向女性话语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传满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8-61,84
在人类历史上,贞节观念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周以来,节妇烈女的绝对数呈增长趋势,宋代是个明显的界限,节烈妇女人数陡然增加,至明清而达到极致。明清社会,程朱理学居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女性贞节观教育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明清徽州,贞节观念正是通过以上诸种途径不断被加以强化,并得以普遍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总是围绕着它的最基本问题即意识问题而展开。自然主义的知识社会学背景使得主流心理学家把意识看作是"自然的",意识存在等同于或类似于自然存在,受制于自然存在所服从的时空法则和因果关系。现象学认为,意识的重要性在于意识先于世界的"本体先在性"以及它的根本的指向性,即意向性。心理学不仅需要研究特定的意识经验的内容,还需要研究意识经验的动作以及在意义所指的活动中意识经验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强平 《现代语文》2007,(11):41-43
"十七年文学"中作家对题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评价。题材的限定与主流意识评价的介入使此时期的创作多有"二难"的现象。本文以细读文本的方式,解析了《青春之歌》在内在情节的设置,语流节奏和话语操作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裂隙"之嫌。  相似文献   

10.
经过董仲舒改造、揉入各家思想的儒学是汉代的主流思想,它强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直接影响到汉代的艺术创作——追求与"天"的统一;注重时空意识的扩展,自觉将时空意识渗透在创作过程及画面之中;追求艺术与自然相容混。汉代艺术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对后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以"冤"为聚焦点."冤"是贯串故事始终的情节主线.据此可以对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窦娥的贞节观念、第四折及窦天章形象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再生缘》中的女性遭际来分析女性贞节观在清代的发展。作为当时女性的群体价值观,贞节观的坚守说明她们的人生是根植于传统社会的;而对贞节的不同理解,则体现了清代女性试图将守节这一行为从外力的强制性约束转变为内在的主动选择。从而揭示出清代妇女的独立意识的渐渐萌发。  相似文献   

13.
考察明清通俗小说贞节观书写中的叙事母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因果报应,它反映了古人对贞节观的重视和劝谕态度。其大体可分成惩戒和劝谕两个书写方向:通过惩淫诛奸的恶报来达到警醒读者的目的和通过劝贞奖节的善报来鼓吹贞节观念,以前一情形书写更为普遍。除此以外,也有对贞节果报的背离和自我救赎,这体现了小说作者对现实人性认识的深刻程度。贞节观念和果报思想的密切关系,乃中国古老的鬼魂报应观念形成的民族集体意识与儒释道三教共通的禁色戒淫思想结合的产物,从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分析,它暗合了道德和报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职工的主流意识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起着统领作用.多种经营企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行为习惯与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的机会和程度相对较高,强化职工主流意识教育尤为必要.强化职工的主流意识教育,要从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企业人事管理方式、职工接受信息渠道等发生的新变化入手,从选择载体、扩大宣传、寻找结合点等方面强化职工的主流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劝世良言》、《钦定旧遗诏圣书》和《钦定前遗诏圣书》对洪秀全思想影响巨大,洪秀全"男女平等"思想、禁止奸淫妇女和反对淫乱思想、"为妇之道"思想、多妻制思想、对待女奴婢的思想以及妇女贞节观皆同这三本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们是洪秀全"耶儒合流"思想的主要来源.但从实质上看,洪秀全的妇女观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而且在西方上帝的宗教招牌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洪秀全不可能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清初小说在对女子贞节观的书写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宽容,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士人心态密切相关。一部分士人矫枉过正,对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和过情;另一部分背负未能死节阴影的士人,不断以"身辱心贞""原心不原迹""死易生难"等命题为失节女子辩解,同时也是自我开解,以使自我行为正当化;在经历国破家亡、痛定思痛的思索之后,还有部分士人在作品中对不能尽节的女子表现出赞同而不是鞭挞的态度,将守节从盲从提升到双方平等的高度,现代平等意识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7.
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由来已久,并因其"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而各自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处于主流教学法的地位.van Lier认为,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应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提高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意识,加强其对于真实语言的习得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van Lier的上...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一直以来被赋予多种阐释,其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存在并不断被强化着.事实上,五四运动"反帝"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为人们接受的,其间历经瞿秋白、毛泽东等众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不断阐释并最终在毛泽东那里得以确立且广为传播和使用,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19.
妇女贞节旌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见于记载,其后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贞节旌表制度不断发展,宋元时期妇女贞节旌表制度日趋完善。明清时期,旌表制度远比前代受到重视,节烈表彰有严格的程序,按涉及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表彰,级别愈高,其程序和过程就愈复杂。明清时期,中央旌表的门槛不断降低,旌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表明统治者在主观上利用贞节旌表来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稳定的意识不断强化,但客观上旌表的功能却在不断弱化。明清除了中央朝廷的旌表之外,地方政府也提供次一级的表彰方式,其程序较为简单,是中央朝廷旌表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窦娥所表现出的"有情义"、"敢反抗"、"重尊严"等品质与宿命论、封建孝道、封建礼教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贞节观的二重性,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窦娥贞节观的二重性来源于作者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不彻底改编;二是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企图恢复传统伦理观念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