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是英国现代课程论著名专家,他曾在中学和大学从事过教学工作,后来担任东安吉利亚大学教育应用研究中心主任。1966年和1972年,他先后两次应邀主持全国性课程革新项目,是一位在英国享有盛誉的课程改革家。他的代表作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75)。在该名著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课程规划的“过程模式”(The Process Model)。本文主要以这本书为线索,概要介绍斯坦豪斯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sis)”是英国课程论专家、现代西方文化课程论主要代表—劳顿(Denis Lawton)创立的课程规划研究方法。劳顿在他的《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1983)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分析”的理论,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文化与国家课程》(1989)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现在笔者以这两本书为基础,概要地介绍劳顿的这一重要课程理论及其在英国社会中的应用,以丰富我国当前的课程论研究,推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行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中期,英国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呈下降趋势,政府和教育家们意识到这一潜在的危机,便在1988年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the Education Reform Act),制定了全英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目的在于规定英国中小学各门课程(subject)应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target),从而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1.为学生提供平衡发展,知识面宽的各类课程;2.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力和身心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3.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4.除《国家课程》的必修课外,还应适当进行宗教和生理知识教育。1993年开始,英国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简称DFE)组织国家课程委员会(the Nationa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4.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早期发表的论文《我的教育信条》、著作《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Society)和《儿童与课程》(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论的研究范围课程论研究概况自本世纪初一九○○年起至现在的八十年代初,美国的教育学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对课程论研究和课程改革表现了高度的兴趣,出版了大量的书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杜威(John Dewey)的《儿童与课程》(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于一九○二年出版。巴璧德(F·Bobbit)的《课程编制》(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于一九二三年出版。海瑞布(Herry Harap)的《课程编制技术》(The Technique 0f Cur-  相似文献   

6.
由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课程研究系教授兼主任戴尼斯·劳顿(Denis·Lauton)主编的近著《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The-cry and Practice ot Curriculum Studi-es)一书,其中第一章就是“教育理论的性质”。从文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论教育理论的性质的一例。我就本文作扼要的介绍;并于最后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活动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理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世纪初博比特(F.Bobbit)发表《课程》(“The Curriculum”,1918)、查特斯(W.Char-ters)发表《课程编制》(“Curriculum Construct-ion”,1923),直到本世纪中叶泰勒(R.Tyler)发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i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 ction”,1949),逐渐确立起课程研究的主导范式——“科学研究范式”(scientific research paradigm).该范式是受哲学中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而产生的.6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该范式的过分推崇而导致课程中的“技术理性”(technicalRationality)膨胀——重“效率”、重“目标”、重“控制”,最终导致了课程的“非人性化”(dehumanization).在此背景下,本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一股对“科学研究范式”进行激烈反思和重建的思潮,从而诞生了课程研究的“概念重建主义”理论 (Reconceptualism).“概念重建”(Reconcep-iualization)是“美国课程研究中的一种范式转换.它反对课程理念中的泰勒原理(Tyler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英国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五个部分组成。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除了学院式学校(academics)和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s)外,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英国教育部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of England)展开相关课程教育。对于各科所用的教材,英国教育部并未进行统一编制,而是采取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实证论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在近代教育史上建立了他的业蹟。他倡导科学教育,把自然科学引进学校课程,建立了以实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等学校课程的变化,相应地导致教学方法的改革,斯宾塞的教学论也随之建立起来。他在《智育》这篇论文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适应数字化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英国教育与科学大臣贝克爵士向议会提交的《教育改革议案》获得通过,成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该法的一个主要措施是在学校设立全国统一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在全国统一课程的十一门核心和基础课程中,有一门课程是为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新开设的,那就是信息技术课程(Inform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1.
劳顿论当前英国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顿(Denis Lawton)是西方“文化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也是当前英国最有影响的课程理论家。他曾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83—1989),目前仍担任该院课程研究系教授。“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又译‘全国统一课程’)”,是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一项最重大的举措,也是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它更是劳顿为之倡导了20多年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教育部于2013年9月颁布了《英国国家课程:关键学段1至关键学段4的课程大纲》(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Framework for Key Stages 1to 4)(以下简称《课程大纲》),为小学阶段各门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详细而全面的指导。英国小学教育为期六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关键阶段(K1)两年;第二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3.
198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学课程和考核作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来确定:英国的中学生应学习十门"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十门课程为: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设计与技术、体育和现代外国语.这十门课程又称"全国性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但<教育改革法案>,并没有取消千百年来每位教师为自己的课程自由准备教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英国国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课程” (National Curriculum)又称“全国统一课程”,是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国家课程被看作是长久以来英国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的一次最大改革,它能否顺利实施将直接影响英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国家课程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提出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国家。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目的在于规定英国中小学各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其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英国有许多文献和报刊都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在课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去系统地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把它转化成课程实践。1984年,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埃克塞特大学教育学教授普瑞(Richard Pring)所著的《课程中的个人和社会教育》(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就是对这些问题率先进行系统思考的一部著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的家庭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恽代英(1895—1931)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他热衷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教育方面的论文40多篇。他曾说过:“以教育研究为第一事。”恽代英不仅从事学校教育的研究与改革,也十分关心家庭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并且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论》一文中。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家庭教育学术论文,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发表在解放前出版的《妇女时报》第二十号上。该文系统地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我国家庭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18.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0—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在大学毕业后,曾被推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被迫流亡波兰、英国、瑞典、匈牙利等国,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此度过晚年。夸美纽斯在飘泊国外期间,一直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163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和科学入门》,1632年撰写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教育理论巨著《大教学论》,1633年又刊印了第一本学前教育指南《母育学校》,以后又撰写了《世界图解》、《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大量著作和论文。夸美纽斯高度重视教育对改造社会,促进人类  相似文献   

19.
课程(Curriculum)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方式,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品牌学校是优质学校的代表,是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教育组织,因此品牌学校的课程发展是最受关注的办学实绩之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了“1+X课程”整合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学校课程整合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权力逐渐增加,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之一。然而,相对于教育实践发展的态势而言,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探讨就稍显贫乏。本文将对校本课程的概念、地位、意义和存在问题等加以阐述和思考,以期有助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具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