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存论转向是在清理当代哲学 ,特别是西方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其问题时 ,结合当代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与转型的剖析 ,进而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存在论转换及其方向的理论追求与创构努力。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生存论转向分为三个层面 :已经呈现出来的转向、尚待实现的转向、始终处于未竟状态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始终是一个必经的环节。研究马克思哲学史我们看到,当马克思在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主题转换后,他的哲学创造活动的全部努力就集中在以 人类世界"为中心、以 实践"为本体,构建一种生存论哲学形态。这一生存论哲学,不仅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知识论的哲学形态,而且实际地开启了马克思哲学与现当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全面对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着矛盾,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到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克服认识的矛盾,必须从认识论中走出来,并以新的眼光来开拓哲学的视野,实现哲学的视野转换。海德格尔在存在取代认识论便是实现哲学视野转换的一种尝试,海德格尔以“在世”为主题的生存论开拓了不同于近代认识论的更加广阔的哲学视野,这一哲学视野的开拓对于哲学历史问题的解决和时代精神的表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教育是无“根据”的教育。教育研究有本质说而无本体论。本体论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方式。教育哲学必须究问本体论,也就是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以领悟存在的方式来成就其存在,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生存。因此教育哲学也就是究问生存论的生存论教育哲学教育。生存论以人存在的时间场域为起点,追问人存在的时间性、意义性和体验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完成人的美好生存,为此何谓生存、何以生存、以何生存相应地构成生存论教育哲学的主要题域。回归本体的教育即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生存论哲学是互为前提和表里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从生存论哲学的角度诠释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中国当下和未来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普适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与人的生存关系是关涉美学哲学基础的问题。文章从生存论的角度深入挖掘美的生存论意蕴,将美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从而论证了美是人的本真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生存问题是人类始终面对并要永久加以解决的问题,也应是一切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虽然在哲学史上有很多哲学家做了很多有关人、有关生存的论述,但过去的研究多数都是抽象多于具体,也就是说与现实中的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而生存论目标作为一个新范畴被提出,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可以引发更多的人来思考人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入手,通过分析手稿的逻辑结构,解读了马克思如何展开生存论的哲学思辨,从而对近代意识哲学和现代生存论哲学进行了区分,指出这种生存论哲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