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共产党的路线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新世纪日共对其理论路线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2000年11月召开的22大在对日本国内外形势作出判断的基础上,对具有42年历史的党章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改,提出了“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一、日共对国内形势的判断首先,日本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8年日共自主地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党章。当时党员是3万多人,现在已超过了38万人;当时党的机关报纸的读者约为5万人,现在超过了100万;当时国政选举的得票是100万张左右,现在参加众议院选举的得票是700万张左右,参加参议院选举的得票是820万张…  相似文献   

2.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只有彻底打碎资本主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只需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革资本主义,就可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法共认为,苏东剧变证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没有成功地变革资本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道路的基础上,法共针对法国社会变革动因和社会变革主体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社会变革道路——“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一)推动西、北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致力于推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并利用斗争所取得的政治民主化成果,进一步推动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特别是西、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在二战以后,在凯恩斯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指导下,利用选举上台执政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动“福利国家”制度建设,改善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并进而为西、北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内函正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在“社会主义”丰富而深刻的内函里,民主政治理当成为它的灵魂。因为“社会主义”不仅是指社会的经济制度,它指的是比资本主义高出一个历史时代的新社会。它“新”就新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的人,人民大众取代少数剥削阶级来管理国家,来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来参与制定分配劳动成果的方案,“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①应当承认,没有个性,共性就难以存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使党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构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框架,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宣言”是现代社会民主党人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内容是确定“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说明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摒除了以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化与市场化来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念,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口号,认为实现民主即可完成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完成了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更新。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东方和西方民主的最基本原则都是“少数服从多数”,所以民主并“无东西方之分”。其实,东西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西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即“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得不到实现;况且,在资产阶级内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际上也遭到了破坏。“民主无东西方之分”论调的实质是抹杀民主的阶级性,目的在否定社会主义民主,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既要批判抵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又要大胆借鉴和汲取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具体做法,努力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  相似文献   

8.
民主问题历来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斗争的焦点。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改良主义思潮,鼓吹的一系列民主论调,把早已被资产阶级搞得混乱不堪的民主问题,更是从内容到形式作了新的歪曲。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这种论调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腐蚀剂”;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分析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误区,揭露其阶级实质,不仅有利于防止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在我国泛滥,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日本式的社会主义”是日本共产党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目标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政治上的“人民议会主义”论,其实质是通过普选制和建立政权交替制度,使日共取得国会稳定多数,成为执政党进而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上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论,其实质是在所有制形式上实行混合经济政策,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意识形态上的无“国家哲学”论,其实质是不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国家唯一的思想形态,并强加于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主的问题,高三思想政治主要讲了四点: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阶级性;一定阶级的民主就是一定阶级的专政;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一些学生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民主的科学含义,造成了他们对一些有关民主的重要知识点,如“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相脱节”,“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存在差距”等,在理论上难以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造成这些疑点,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把握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即民主具有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和政体意义上的民主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2.
"四个伟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刻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时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企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清醒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彻底瓦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全面深刻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扫清思想障碍,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推动"两制"国家关系从"共存--对抗"模式向"共处--竞争"模式演化,从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两制并存,西强东弱;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矛盾依然,较量无声.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那么民主社会主义是先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剖析了当时流行的多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流派,实质上这些流派属于民主社会主义。蒲鲁东在1840年发表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里不但主张普选、放弃革命及"第三种社会形式",而且尤其对共产主义制度展开了攻击。蒲鲁东的这些主张具有民主社会主义的典型特征,因此蒲鲁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鼻祖",具备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思想,目的在于寻求一条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俄社会主义,而是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优势的改造中国之路。这条路既要解决政治革命的问题,又要避免完成政治革命以后可能出现的诸如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同时实现三民主义。“毕其功于一役”包含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两步走”的思想。孙中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逐渐接近,表明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必然的呼应与衔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表面上与“两个必然”渐行渐远,实际上加快了“两个必然”的进程。科技革命、资本扩张和自我调节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社会主义在探索中走上了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全面、历史和辨证的分析社会制度的两个层面是正确认识当前民主社会主义趋同论思潮的基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本质层次上的两种社会形态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学习具体机制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但这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阶级的变化及其意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级本质的科学依据。但是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个占人口多数的新中间阶层在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它成为社会改良主义最重要的群众基础,20世纪末第三条道路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