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芸 《家教世界》2013,(4):34-3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是幼苗成长必须的阳光雨露,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丰沃的土壤,两者对于幼儿的人生成长皆不可或缺!孩子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重视家长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第…  相似文献   

3.
唐勤 《成才之路》2021,(11):134-135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意义,探讨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及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策略,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园共育已成为扩展教育的时空,是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幼儿冈和家长朋友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工作,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7.
李裕芳 《考试周刊》2014,(3):184-18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我们应结合环境资源积极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一、重视家长主动参与家庭环境建设1.认识家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自然环境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也是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73):7-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人才的德才兼备,而"德"主要依靠家庭教育,而"艺"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人最先、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文章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入手,提出了几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一个极其细微的、系统的教育任务。有句话说"教在学校,育在家庭"。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我认为如果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要依托于学校。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过程,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还是要通过家庭、通过父母来完成。教育学者孟夏说过,学校教育是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家庭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参与和陪伴。学校教育可能更多的是解决共性的问题,而学生个性的成  相似文献   

10.
官旭琼 《考试周刊》2009,(39):222-222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幼儿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养育幼儿的过程,就是对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教育:从空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它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许多年轻家长的重视。然而,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使家庭教育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而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占据着强势地位,因此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往往会出现偏差。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家庭教育的"失位"和学校教育的"越位",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现象,家庭教育被忽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错位造成儿童教育的失位,造成儿童不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功能,特别是重视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春 《文教资料》2013,(10):175-176
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所在,对于人类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幼儿家庭德育,提高幼儿家庭德育的质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正>家长学校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举办家长学校是为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丰沃的"土壤",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又是家庭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  相似文献   

14.
冉玉平 《孩子天地》2016,(4):228-229
幼儿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一种积极、必要的社会活动,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有很多,而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就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主要分析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改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幼儿家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园则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为了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实现有效互补,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保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家长要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延伸和拓展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补充幼儿园中缺失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儿童观的指导下,在家庭中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其独特的价值。自主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基石,家庭是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重要场域。家庭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不仅有必要,而且具备可能性。然而现实的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正确。厘清"自主"与"他主"、自由与秩序、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问题是家庭教育科学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洁 《学子》2014,(11)
幼儿时期接触到的两大教育模式是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在家庭以外的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而作为家庭也要积极配合,对于幼儿而言,这两大教育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家庭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家庭教育就可以脱身出来,淡出幼儿的生活,但是幼儿成长过程不仅是在幼儿园中,更多的是在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幼儿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为了幼儿未来成长,家庭教育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以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促进幼儿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9.
少子化政策实施后,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在"421"结构的家庭中,幼儿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将对幼儿带来终身影响,其与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并列为我国家长最为关注的三大问题。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教育场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可使幼儿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但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复杂的教学设计难以实施。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当下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将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与幼儿园的保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孩子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