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张阳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1):60-61,64
台湾原住民族的衰弱是近代台湾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随着整个原住民族群边缘化程度加剧,原住民问题遂成为台湾社会一大社会难题。为争取生存空间,维护少数民族权利,20世纪80年代,原住民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原住民权利运动”,简称“原权运动”。在台湾政治“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双重作用下,“原权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该运动虽声势浩大,却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波折不断;原住民群体的边缘地位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社会发展中难得实惠。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有50多个原住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0%,是拉美国家中原住民人口较多的国家。怎样制定合理的原住民政策,正确处理墨西哥主流文化与原住民文化间的冲突,一直是墨西哥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墨西哥经历了早期"民族同化"、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一体化",以及当代"民族多元化"原住民政策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原住民政策,兼容并蓄,才能保证墨西哥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的重大问题。因此,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注意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原住民问题是台湾社会、政治领域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台湾各政治势力角逐中的重要筹码。原住民教育在台湾教育中也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当局和学者们时此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本文从台湾原住民教育的发展历史、原住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原住民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台湾原住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1984年“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成立,期间国民党当局针对台湾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本质上无疑是以制度性的权力机制瓦解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的文化与历史,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则陷落于来自强权政治与文化霸权及其主流文坛共谋下的多重困境,由此构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晚近以来在“污名/正名”博弈过程中最为深重的“创作记忆”.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较为复杂,民族问题对明代政治及化等方面有较大影响,这从明代儒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观中可以得到反映。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无论是对明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还是对明代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与文献研究,分析台湾原住民文化传承中的政府行为。既发现当地政府持续性保护与活化原住民文化,营销凝练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原生态文化,孵化原住民文化产业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由于台湾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至上而下的政策推行方式、政府行为的过度化等造成的原住民的弱势感和边缘感、文化自决权被忽视、民族认同符号呈现同质化等问题。建议政府在原住民文化传承中,应尊重与保障原住民文化权利,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避免文化一体化,应还民俗于民间。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原住民族文化振兴运动重点是"还我土地"、"还我姓氏",那么到了新世纪,则进一步深化到"还我话语权力"、"还我书写主体"。这阶段原住民文学创作特色是:不再是由汉族作家代言,而是由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作家用独特的族群发声,摆脱了以往"代言"的被动局面。浦忠成的专著《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则是新世纪台湾原住民文学研究最重要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少数民族中有广泛深入的宗教信仰,民族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国家也有不同的政策。处理好民族与宗教问题不仅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长期对语言文字问题异常重视,多次就岛内语言文字问题发表意见,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语言文字观点。在语言上,马英九强调以国语为主轴,尊重方言和原住民语言;在文字上,坚持繁体字,主张"识繁写简",积极推动甲骨文入"世界记忆"和申请汉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强调通过"文教论坛"协商书同文;在拼音上,主张教学以注音符号为主,公共场合,尤其是招牌、路牌名以汉语拼音为主;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主张设立"台湾书院",与大陆孔子书院共同竞争。马英九的语言文字观实际上也是国民党语文政策的集中体现,这几年得到逐步落实。对于马英九的某些主张,我们认为应区别对待,并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语运动是指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制定和推行汉语标准语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国语运动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由政府民间互动,共同推进。除书面教材、课堂讲授等传统教育方法之外,广播这一新媒介的出现使声音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推广民众教育和国语宣传的利器,为当时人所注意。1927年国民党建政后,力图实现全国政治统一、"党国声音"一元化,进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国语运动旨在统一全国语言,国民政府也极为重视,用广播推行和普及国语使这一运动达到高潮,这一推行方式也是这一时期国语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国民党喉舌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体来看,由于当时播音水准及收音率较低,以广播推行国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是冷战结束后多民族国家凸显的重要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面临许多悖论,它对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地区的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宁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政策措施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毛泽东在其伟人的生涯中非常重视民族和民族问题。总是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台湾政治“戒严”解除之后,台湾社会逐步由一元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台湾当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高校原住民招生政策.探讨与研究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台湾高校原住民招生政策,对于大陆高考民族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仅是清朝皇帝在此处理国家政务、治理国家的重要场所,而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各民族政治联盟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承德避暑山庄的肇建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清朝政府成功实现了正确民族政策的标志,也是清朝民族政策是集中国封建王朝民族政策之大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缅甸长达824年的封建社会有近600年是在缅族统治之下,其民族政策对之后的民族治理策略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多民族的缅族王朝,为了消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敌意,稳固其统治,对主要民族孟族、掸族、克伦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一是对孟族实行亲善与同化政策;二是对掸族采取优待与控制政策;三是对克伦族实施赏赐与忽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缅族王朝与非缅族的紧张关系,但终究没能团结缅甸民族。正是因为缅族王朝实施部族国家治理,对非缅族实行有差别的民族政策,导致缅甸各族政治认同缺失,产生离心趋势,与缅甸政府一直对抗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必须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来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然而,各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其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又因各国民族构成、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差别而异。本文拟对美国与苏联的基本民族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美国基本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以及苏联民族政策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语言政策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语言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关沿线国家的语言及其语言政策的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东帝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历史上先后经历了葡萄牙殖民、印尼占领和公投独立三个时期,进而对其语言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Ruiz提出的语言规划观模型,东帝汶在三个时期内的语言政策可分别被概括为"语言放任政策""语言同化政策"和"语言多样化政策"。对三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梳理,有助于总结后殖民国家语言政策的规律,同时也响应了语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地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历来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缅甸自独立以来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怎样利用国家力量来整合异质化的民族地区差异和多样化的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构建。吴努时期政府采取的加强国家权力削弱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一体化和推行统一的民族文化政策来实现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策没有取得成功。1962年政变上台的奈温政府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反政府力量的国家构建和以民族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民族整合,也未能达到民族国家构建的目的,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