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杜以昌 《科教文汇》2012,(14):25-25,24
法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主要为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需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本文结合当前法学专业教学现状,提出法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完善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灵芝 《科教文汇》2014,(19):33-34
法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教育部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把培养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着力点。民族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和契机,改革现有的法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开展双师型教学模式,增加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比例,实施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教育部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把培养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着力点。民族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和契机,改革现有的法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开展双师型教学模式,增加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比例,实施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着力点,要根据西部基层政法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加强综合辅导,鼓励学生到西部基层单位就业等方式,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适应重庆汽车服务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需对高职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以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分别从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从业素质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轻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因此对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在研究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采用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学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如何培养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验区,已经将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运用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阐述了CDIO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分析和总结了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双创"活动的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打破校企人才供需不符的瓶颈,培养专项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拟从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探讨"互联网+"时代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助力符合企业社会之需且具备多领域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行业打造一个基于法律保障的发展生态圈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上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专业细化的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司法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此应该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此,本文主要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并阐述了其自身的缺陷,并对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概述。  相似文献   

10.
殷歌 《知识窗》2020,(2):91-9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基于互联网+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创业能力。本文基于对互联网+的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究,创新了我国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培养学生,以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公共管理者。  相似文献   

11.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必须是“知”与“行”的统一,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能力和责任心具有极大的作用。我国诸多地方普通高校借鉴与运用该模式势在必行,但需在观念与制度更新、经费支持、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6)
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中实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建立个性化育人模式,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机械专业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面临着执行的瓶颈,一方面是由于能力培养无法与知识培养相协调,另一方面是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本文以机械专业为例,对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分层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情况等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共同话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法律人才既能有效解决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夏永英 《科教文汇》2014,(8):197-198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社会对生产、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猛增,高职院校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也使校园中一些现象和问题日益凸显。通过了解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现状,分析原因,并优化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的系统调研,采取抽样调查、定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教学是专业化教学中重要方式之一,大学为学生们创设的实验室不仅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校与社会顺利连接的纽带与桥梁。学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不断适应国家与社会对复合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分析研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的运行体系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递进式实验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探索和实践递进式实验模式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而设立,各民族院校普遍设有法律专业。法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刑法学在法学科目中的应用性首屈一指,它在整个法学教育中起着前提、基础、范例的作用,关系着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民族院校的学生状况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对案例教学法在民族院校的刑法学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琦 《科技风》2014,(8):219-219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因此,就学校的教学实习而言,日益凸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学校加强培养技术性人才力度势在必行,教师应以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创新。考察和锻炼学生电工技术是通过电工的实习训练完成的,在当前的教学实习过程中,关键环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转变传统的模式,重点放在对学生感觉技能培养方面,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兰州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结合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实际情况,总结我校教学改革经验,对法学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的更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期破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难题,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校高质量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形成了以实践促进教学的模式,通过导师制的实行为培养大学本科精英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