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皮英 《科教文汇》2009,(25):243-244
在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尾,主人公约瑟林决心奔赴瑞典——一个有着逻辑组织和规则的理想化和平世界。有评论认为他的逃离表明,海勒找不到对付被官僚政治的绝对支配力控制的方法。本文从小说的主体即官僚政治入手,以约瑟林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探究和反抗为线索,探讨在人性丧失的由官僚政治主导的世界里,深陷于矛盾汪洋之中的人们生存状态极度尴尬,而约瑟林的逃离是对既不道德又不合逻辑的官僚主义政治体系的光荣胜利,不仅因为他脱离了那种支配力,更重要的是,这显示出海勒的确给了一个关于出路的暗示,约瑟林的逃离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脱离残酷的官僚政治的唯一出路就是去发现和创造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2.
赵倩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57-257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以反传统的写作方式对人类生活中所存在的非理性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面进行彻底的揭露。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反映于人物塑造、时代背景、语言技巧等方面上。本文分别从这几个角度出发,透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对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使读者加深理解黑色幽默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郑丹 《科教文汇》2008,(11):260-260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典范,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成为美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通过对它的叙述结构,写作风格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探讨,对其凸现的黑色幽默的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郑丹 《科教文汇》2008,(31):260-260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典范,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成为美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通过对它的叙述结构,写作风格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探讨,对其凸现的黑色幽默的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拟从主题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论述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时<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手法的分析,能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美国政治体制、军队制度.通过对作品人物的简要分析,对其写作手法的介绍,使人们能了解美国60年代的文化及社会问题,这也能解释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12日,约瑟夫·海勒以76岁的高龄,病逝于他的出生地纽约。对我们来说,他的名字是和60年代联系在一起的,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约瑟夫·海勒尽管写了不少作品,但他主要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发表于1961年的“黑色幽默”小说的作者。 约瑟夫·海勒似乎故意冒犯他的缺乏阅读经验的普通读者。从第一页起,他就以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叙述方式,把他们引入一片由场景、形象和对话构成的庞杂的文字森林中。通常意义上的古典作品,虽然也像一片森  相似文献   

7.
曹云鹏 《科教文汇》2009,(34):252-253
小说《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黑色幽默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约塞连的战争创伤,并结合作者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得出结论:小说是作者约瑟夫·海勒战争创伤的体现。同时通过写作,作者能直面人生惨痛的经历,从而使自己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一条军规 本是名著<第二十一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英国的约瑟夫·海勒.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自相矛盾的一套诡辩逻辑,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相似文献   

9.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李弗不 《知识窗》2008,(8):26-27
本是名著《第二十一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英国的约瑟夫·海勒。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1.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4.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5.
科学界有一句格言,“创造的秘诀在于求异”。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树一帜。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特异”一类的人。他们勇于发表异言,乐于坚持异见,善于运用异思。总之,他们的特征是标新立异。“异”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有人曾把“异想天开”贬斥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偏见。其实,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呢?异想,使我们摆脱了控制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超越了常规式思考的限制。有人也将“见异思迁”一词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已的人,这也是不恰当的。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本刊记考在深圳专程采访了致力"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主要办量'的翱科公司与其创始人--副主席兼策略总裁高秉强及技术副总裁、翱科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陈凯博士.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从其产生以来,自然界是否存在客观辩证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辩证法概念发展的一般哲学史含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特殊转义是造成自然辩证法概念理解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哲学史背景下对辩证法概念进行文本学考察,是判别自然辩证法概念真实含义及其合理性的最可靠依据,是深入进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提,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