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与职业》2007,(34):109
一个学校的教师是否具有教育使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有没有教育使命感。倘若校长的教育使命感非常强烈,管理科学,评价公正,那么他所管理的学校就会是一个风气纯正、奋发向上的育人阵地,这所学校的教师就会自觉地形成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教育使命感。倘若校长没有教育使命感,把校长当“官”做,高高地凌驾于教师之上,俯视众生,自己整天跑官场,拉关系,这样的校长只能让懒惰懈怠不求上进的教师觉得舒心,那些事业心责任心很强的教师就会觉得郁郁不平了,长此以往,他们的教育使命感沦落则是必然的了。因此,要提升教师的教育使命感,首先要关注校长的教育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3.
周玲玲 《成才之路》2011,(23):99-I0016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申屠教师的思考是真实的、认真的,他对教育的追求是执著的、坚定的。——朱永新(教育专家)我清晰地感受到:一个中学教师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真实地诠释和实现专业发展的历程。"申屠现象"有力地说明,用"心"教学,用"情"思考,用"行"实践,一定会有精彩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有教师把学生赶下河的吗?我就见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他躲在窗外观察班上学生上课的情况,发现一个女学生在和同座的同学讲话。他火了,立即走进教室,当众批评这个学生。谁知学生一口否认,他就当场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可学生还是不认错.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到学生与老师顶牛,就纷纷前来帮助“端正态度”。学生在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批评、指责、排斥下,低头不吭声了,不料她突然一扭头冲出办公室,“扑通”一声跳下了河。学生跳河的事是极个别的。平心而论,没有哪个教师会有意把学生“赶下河”。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5.
申屠钧的父母是80年代到美国去的,申屠钧出生在美国,他的父母没有停止对他的中文教育,最近,申屠钧给我们的刊物寄来了一篇内容是介绍他的中学生活的稿件。希望通过该稿件,我们除了可以了解美国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外,还可以评判一下申屠钧的中文水平吧。  相似文献   

6.
诚实的代价     
教室里一片喧哗。教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大声叫道:“刚才是谁在说笑,给我站起来!”学生噤若寒蝉。一名诚实又胆小的孩子站了起来,教师不假思索就把他“请”出了教室。而一群说说笑笑却未站起来的学生则安然无恙,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现象,可能许多教师都曾亲历过,却很少重视。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中国 ,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相继出现 ,各个学科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自我反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有了较多的关注和思考 ,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教师 ,他必须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这个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现实和教育理论体系作支撑 ,内容十分广泛 ,今天人们比较认同的课堂教学观念中似乎有这样两个核心的指导思想 ,概括为两句话 ,即“把课程还给教师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两句话包含了很深广的内…  相似文献   

8.
答青年问     
朱华华 《师道》2023,(4):63-64
<正>老师好!我是一名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萌新”语文老师。之前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感到迷茫。原本我试图在跟岗听课的过程中找到答案,但让我惊讶的是,许多一线教师似乎也并不确定自己为何而走进教室。我听过不少妙趣横生的“精致课”,也听过一些令人皱眉的“敷衍课”;我见过不少无私奉献的“模范教师”,也见过一些无所事事的“摸鱼教师”。作为一份职业,“上班挣钱、下班养家”似乎无可厚非。但我认为教育同时也是一份事业,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无数的青少年,怎能等闲对待?  相似文献   

9.
许丽 《教书育人》2004,(7):44-44
做了好多年的语老师了,对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我的处理方法是,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点名结束后再询问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如果哪个同学站起来说他(她)的名字没有点到,我就会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个方法,在教师“圈”内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那么,素质教育对广大小学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要为提高“全民素质”而努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把教育放在...  相似文献   

11.
“你有教育思想吗?”假定有人提出这个问題,本人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因为压根儿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什么“教育思想”;即使去问一位真有建树的学者、教师,他们的回答或许也是如此。一位教学经年的教师,或在玻璃窗前爬格子有素的学者,果真在没头脑地工作么?谁也不致承认。迄今为止,似乎只有一位学者挺身而出,赫然宣称:“我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于光远。尽管他只不过是表述了一个明明白白的事实,这个事实的这样表述,在中国确乎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花季雨季     
爱你的两个我:你好!从你的名字里,我似乎看到了两个打架的“我”:一个“我”小心翼翼,忍辱负重地和人相处,唯恐哪句话、哪个眼神、哪个行为伤害了对方,另一个“我”很抓狂,好想狠狠地把对方臭骂一顿,以解心头的怨气。  相似文献   

13.
做了好多年的语文老师了,对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我的处理方法是,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点名结束后再询问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如果哪个同学站起来说他(她)的名字没有点到,我就会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个方法,在教师“圈”内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我一直认为,它很老套可也很实用——直到我最近读到了两个小故事。张海昶和赵志枨。时分别遇到的名字。张海昶的老师如法炮制。果不其然,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把我的名字漏了。”“哦,你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我叫张海…  相似文献   

14.
掌柜我似乎可以这样武断地说,现在几乎没有哪位老师会说自己观念陈旧;相反,人人都会说自己“理念新”!但理念是新是旧,我们不应只看“宣言”,更应看课堂教学。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课。这位老师常常发表谈新课标体会的文章,在我印象中,他是比较有新理念的教师。但是从这堂课,我看不出他的理念新在何处。因为他没有通过教学设计将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成新的教学行为。所以,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对当前的语文教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来茶馆的只有一位,没有人陪他聊,掌柜我干脆和他一起来个“二人转”。正好,我对这个话题也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的一环。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使命感。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表现在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识、极大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一个有使命感的教师,他可以把整个生命和毕生精力投入教育…  相似文献   

16.
蒙雨 《师道》2002,(1):7-8
阿赵是我朋友的朋友,湖北襄樊人。我们的交往不多,仅有的几次,也只是一些泛泛的问候。听说我们杂志要设一个反映教师情感生活的栏目,他竟在一个深夜里给我打来了电话: “或许我的经历不算什么,但这是我心里的故事,整整十多年了都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我的过去似乎都在跟教师牵扯不清,我想我需要一个倾听者。”他在最后说。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一个多元文化之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飞  汪晓勤 《数学教学》2003,(4):37-38,14
世界上数学文明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在文[1]的调查结果中,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把票投给了中国.这个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与爱国主义教育似乎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往往又是言必称中国人的某项成就“比国外早多少年”.如果我们在测试卷中加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是哪一个”,那么想必也会有不少教师“自豪地”把票投给中国.  相似文献   

18.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理想让人印象深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期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20.
砸沙包     
我假装往左跑,徐洋一看,我正处在李添聪的后方,想砸我是没有指望了,就去砸吕安冬了。哪知我眼明手快,瞅准沙包,一个箭步冲上去,来了一个“乌龙摆尾”,把沙袋接住了!这下徐洋气坏了,你瞧他呲(zī)牙咧嘴,朝我直瞪眼睛。也许是我灵活的身手吓倒了他,他不再向我发动进攻,而是去砸别的同学了。没想到他的功夫也不赖,砸哪个,哪个下台。过了一会儿,只剩下我单兵独将了。徐洋喊了一声“接定!”,就往右扔了。他大概以为我接不到,哪知我向左一个鱼跃,伸手把沙包一挡,沙包弹到我的手指,向上飞去。只见沙包在空中一个漂亮的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