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四省已经实行新的高考模式——“3 X”(X为文、理科综合),2001年,全国将有十多个省也参加“3 X”高考科目的改革试点。这场高考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广大中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高考科目改革的意义,如何以高考科目的改革推动中学教学的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这一高考科目的改革?如何处理好分学科教学和综合科目高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带给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着 ,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进步 ,目前正在全国普遍推开的综合科目考试又是一次怎样的改革 ,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又带来哪些思考呢 ?1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已刻不容缓1 897年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 ,被誉为原子论历史上一次最大的革命性发现。综合科目的考试虽然不能与此相提并论 ,但从高考改革的进程看 ,这次改革的力度最大。因为过去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科目的设置上以及科目的多少上作文章 ,并没有去触动最能反映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高考的内容。综合科…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北京将实施“3+X”。“3+X”考试难度究竟有多大?综合科目如何考?怎样复习综合科目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广大师生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杭州市经过了两年的综合考试,本期我们约请了杭州市教委教研室的老师和大家谈一谈综合考试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省实行3+2高考方案的最后一年,从2002年开始,将在全省实施3+X高考改革方案,文科开考政史地综合卷,理科开考理化生综合卷。这一新的改革方案,对高中各综合科目的学科教学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笔者就综合科目考试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我们综合科目教师的新的要求,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综合科目考试的突出特点从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来看,卷面总分值虽然是300分,而整个卷面题量不算太大,总共只有41题。但是,每个题目都…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备受关注的高考科目改革大动作——综合科目考试终于浮出水面,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去年9月,当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广东省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时,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省中学界引起极大震动。综合科考什么、怎么考?老师教什么、学生怎样学?六科综合集于一卷,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上问题随着7月10日上午综合科考试的结束,从而有了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3 综合”中地理教育的功能和横向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开始实施“3+X”高考方案。继广东省之后,2000年江苏等四省也将试行“3+X”改革方案。而且,江苏省决定采用“3+综合科目”高考方案。由于“3+综合科目”高考方案在引导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作用显著,也由于该方案体现了基础教育应重视培养“三个面向”人才的正确导向。因此,“3+综合科目”方案的发展前景应该是乐观的。“3+综合科目”方案也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机遇。本人对1998年和199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7.
李丰 《文教资料》2006,(15):118-119
高考科目的改革,实行了“3 X”高考的新思路。“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  相似文献   

8.
高考以“3 综合”科目设置为特点的改革,展开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高考综合科目测试的重要学科之一。在现今化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如何强化化学教学改革的方略,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迎接新的挑战?这是每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回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开始 ,浙江省作为高考科目改革试点省份之一 ,实施“3 综合”高考方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 ,原始总分为 2 60分 ,内部不分学科比例 ,地理必修课教学内容将作为文科综合的必考内容之一。这无疑给处于低谷中的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目前 ,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新一轮的高考地理教学之中 ,但新的高考形势也带来了困惑 ,如何处理好单科与综合、区域与系统、知识与能力、广度与深度等关系 ,将成为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探索的热门话题。笔者根据自己对高考综合…  相似文献   

10.
1.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给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的几点信息 1.1物理是综合科目中的重点从大纲上看,高中物理比化学和生物课时多;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物理占到120分稍多一点,比化学和生物占的分值都高.这说明物理是综合科目中的重点科目,对此教师和学生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综合科目考试应运而生。可以说,综合科目是“3 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 X”高考方案的精髓。本文拟对综合科目考试的特点与教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科目设置和各科题型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这给参加高考复习的所有学生和教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立体几何又是数学学科在高考试题题型变革的试验田,每次高考数学试题题型变革都是从立体几何开始的,因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家教委决定,1993年全国部分省、市取消高考中的生物科目,1994年全国各省、市都要取消生物考试科目。这一决定,在我区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应,一直受高考指挥棒转动的生物教学一时失去了控制,面临大滑坡的危险。 怎么办? 高考取消了生物学科,无疑给生物教学带来巨大困难,原来就不景气的生物教学更是“雪上加霜”,生物学将更加难教,更被轻视。但是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却对中学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前段时间"不分文理高考"引发热议,我们学校也要求教师们关注高考改革。您了解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吗?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我略知一二。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明年开始,江苏等四省将试行“3 x”高考。这种高考对我们中学语文学习有何影响?作为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主动适应这种高考? 解答:“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x”对江苏而言是指综合科目。综合科目近两年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加快了高考科目改革的步伐。教育部的意图就是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推进高考改革;用高考改革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高考科目改革中,变化比较大的是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四科。在“3 2”模式中,这几科的权重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同;而在“3 X(小综合)”或“3 X(1 大综合)”的方案中,这些学科的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改革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对高中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科目改革后考试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作为国家确定的高考改革试验区,1999年实行了高考“3 X”科目改革试验。经过一年的试验,在2000年的高考“3 X”科目改革方案中,提出扩大“X”科目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综合科目考试为本科高校必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怎么考?高中学生怎么应对“综合科目考试”?本文就普通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作用与功能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谈生物教学资料性外延吉林松原教育学院汪励韬21世纪生命科学将是领先学科,这对生—且物教学必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创造历史性机遇。但是,由于生物学科由高考科目转为会考科目,给生物科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弥...  相似文献   

19.
今年,江苏省高考全面试行“3 X”科目设置方案。新方案的实施,给普通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化学学科的位置在哪里?如何调整改进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就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新高考给学生带来高考焦虑内容上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转变为"一选定终身"的焦虑;学生在选择高考目标大学、确定学考和选考科目以及确定学考、选考科目考试时间时的"迷茫"给学生带来焦虑;在确定大学目标和"7选3"的选课以及学考、选考科目中,出现了多种"冲突",给学生带来焦虑;部分学生由于自己选错了选考科目或选择选考科目时没有考虑到高校相关的选考要求,最后都感到很"后悔",因此而感到焦虑。这些焦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学生高考新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