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读者以语言为媒介,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艺术氛围进行具体的感受与反映,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得到审美的享受。情感体验是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读者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诗歌是语言艺术,她是对生活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因此诗歌中的感情尤为强烈,鲜明而动人,在古诗歌的鉴赏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一、从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4.
姜勇军 《语文天地》2011,(11):25-26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  相似文献   

5.
郭荣梅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1):31-33,38
文学作品是主客观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从这个角度而言,虽同一景物也会引起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作者是什么样的情绪,就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而一连串的语言就决定一篇作品的意境,作为欣赏者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也是一种解读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表现情感,总有相当的普遍性,因为文学作品的生命就在于以情动人。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都是经过作者的情感浸润、过滤和提炼的。它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有情感导向的作用,使他们爱所当爱、憎所当憎,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正"隔与不隔本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用来评价文学作品是否自然,能否使读者毫无障碍地进入作品意境的。"[1]本文所说的"隔",则指文学作品阅读中,学生与作品、作者无法进行心灵的对话,阅读中缺乏情感的倾注与体验,使得主体(学生自我)、客体(文学作品)无法合二为一,文本得不到重新创造的状态。究其"隔"的原因有很多:如缺少阅读的习惯,或者是以读图代替读文,读网络文章代替读经典作品,使得文学作品的阅读从客观上、心理上都疏远  相似文献   

8.
钟翀 《海外英语》2023,(22):218-220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营造的语言意境具有浓重本土风格和时代特色,作品中不仅包含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有对当时社会生活情况的描绘,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加工,将情感很好地融入了文学作品之中。基于此本文从应用关联语境,营造特殊性语言意境;丰富语言应用,完善原有语言的语境;惯用押韵语言,以语言习惯营造意境;融入个人情感,以语言情绪建构意境;加入茶文化元素,以语言文化营造意境五个角度,对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建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捕捉、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模糊修辞来塑造意境、人物性格,以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此类模糊修辞统称为语用模糊。本文结合《围城》英译本中一些典型语用模糊译例分析,尝试对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进行全面的界定,旨在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原著与译著。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在艺术意境方面留给后世诸多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诗经》艺术意境加以阐释,分别从"意"与"境"的生成,"虚"与"实"的调配以及接受方法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学语文散文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饱和着作家主观情感的艺术境界 ,是由内情和外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完整和谐的艺术空间。意境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 ,散文中的意境美 ,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开拓审美视野 ,更能领会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情景建构与物化机制是意境创造的关键 ,从主体和审美心理的维度认识 ,意境的情景建构有以景寄情、情景同构、意象组合等方式 ;而虚静心理是意境物化的前提 ,对创作对象作再度观照和构思是意境物化的中心环节 ,语符编码则标志意境物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彩画很讲究意境的营造,意境的深浅雅俗决定了作品品位的高低优劣。要营造好意境,从表层看,要求画掌握好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从深层看,更强调面要有诗人的情怀以及洞悉生活、领悟造化的素养。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人们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苏诗苏词的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基调上,却忽视了他透过丹青缣素所体现出来的写意风格。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强调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表现在题画诗上,便是“意从肺腑出”,有感而发;受老庄思想影响,苏轼把淡泊精神转化、寄寓于空清含蓄的水墨之中,抒发诗人的“淡泊情怀”,从而产生诗境的“淡泊之美”。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意境理论研究多半从创作论的角度研究意境与作者的关系,或者从构成论的角度研究虚实相生的意境构成,往往忽略了意境形成的过程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们不单可以明晰地捋清文本、召唤结构与意境的生成关系,还可以勾画出读者接受与意境呈现的状态,更能明辨作者意境、作品意境与读者意境的消融,为传统意境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风景油画是一门讲究意境的艺术,意境的高下是衡量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构成一幅意境好的画面,要求画者掌握好构图与意境的统一,色彩与意境的协调,虚实关系的处理;更强调画者要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情景交融的能力以及洞悉生活、领悟造化的素养。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艺术歌曲《摇篮曲》具有音乐简洁、追求内在意境,歌词与音乐结合完美,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相得益彰等特征。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呼吸、咬字、吐字的练习,注重音乐的表现,尽可能将歌曲情感和内在意境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