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7-120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速写中,《咱们有了土地》《村干部会议》(图1)《新分黄牛牵到家》《学习》(图2、3、4)应该都是李可染先生1949年和1951年先后去北京大兴和广西参加土改后创作的。如今,当年他创作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这些画稿无疑为我们了解他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画中游北海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作,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治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画中游北海     
王金坪 《收藏》2016,(11):121-127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怍,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冶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遗作中,最珍贵的当属《白毛女》画稿,共计30余页,是当年李可染先生看歌剧《白毛女》时,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摸着黑画的。这些画稿虽然没有深入的细节刻画,只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了大致的形象和姿态,但却非常生动,尤其难得的是上面有不少对人物形象、场景等的标注,甚至还有对歌剧演员表演的评价(图3)。李可染画院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先生对这批速写的评价非常高:"这套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21)
正李可染先生这批绘制于建国初20年的画稿面世,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画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得窥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刻,李可染先生的心路历程。画稿以人物画为主,主题涵盖了白毛女、土改、生产、建设等,反映了李可染先生渴望脱胎换骨的自我成长。在1949年之前,李可染先生是一位书斋画家,画的山水是意笔山水,画的人物以古代士大夫和仕女为主,与人民大众没有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21)
正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从1954年起,李可染多次外出长途写生(图1),画有大量速写:1954年的江南之行,多直接以水墨对景写生;1957年,溯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9)
正2015年年末,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展览共五个部分:大家翰墨、悲鸿精神、可染遗韵、炎黄之胄和当代名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可染遗韵专题中,首次展出了李可染先生过去从未露面、从未著录过的一批珍贵画稿。李可染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其所怍《长征》《万山红遍》《韶山》等(图1),迄今单件部已拍出上亿元天价。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和价格,更多的是体现出他艺术作品内涵的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21)
正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学者,于洋先生面对李可染先生这批风格鲜活的速写、画稿,感动于其中对生活细节的发现与真挚的表现。同时他认为,这些画稿有助于重新梳理那个时期的画家风格与历史事件,而其中的主题性人物画作品,需要进一步研究。《收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张人物速写(图1)上写着"松烟、顶烟、伦、油烟、煮磋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10):34
据著名鉴藏家刘文杰先生考证,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题材的作品,该题材作品也是李可染山水的成名之作。其中较大的有3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15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第3幅就是此作。据悉,李可染在这一期间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用半斤朱砂创作了4幅《万山红遍》,而此幅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  相似文献   

10.
贾宝源 《集邮博览》2014,(11):44-44
正2007—6《李可染作品选》邮票发行时,我请徐州万国枢邮友帮助寻购了多种不同版本的该套邮票的极限片。其中,有一枚"放鹤亭"邮票的极限片(图1)是用明信片《苏轼(第一辑)》(1999年徐州邮政局、徐州园林局、徐州博物馆监制发行的牡丹邮资图加印片)的封套作载体,销首日江苏徐州云龙山放鹤亭风景日戳制作而成,封套上的图案是李可染作品《放鹤亭》。万友特意告诉我,这枚极限片的票、片图案是现存的招鹤亭(图2),所销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1.
正1979年夏天,李可染从箱底拾出几张早期山水,在其中一张上他题了这么几句话:"是时钻研传统,游心疏简澹雅,尚能得见前人规范,与今日所作迥异,判若两人。"在另一幅题为《松下观瀑图》的作品上,他又有一段长跋记述一生山水画创作的经历,其中有这么几句:"当时潜心传统,虽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翻检李可染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无论山  相似文献   

12.
1957年,我国开始发行美术邮资信封,编为第1号封的美术图是汤文选所作国画《婆媳上冬学》(见图)。 汤文选先生192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建国初期,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中国画的革新和创作中,他的成名作就是《婆媳上冬学》。 1957—1976年,一场政治风暴使汤先生历经坎坷磨难。在艰难的处境中,他开始了花鸟画的研究与创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21)
正本次这批李可染先生遗稿的发现,应归功于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藏协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张忠义先生长期从事书画鉴赏工作,也是中国书画和近现代名家信札、画稿、书稿的资深藏家。这两年,他与这批遗稿频繁接触,促成了两次公开展览,也曾专门撰文介绍这批遗稿。他对李可染先生了解颇深,与李家也有深厚情谊,因此与这批遗稿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1)
正最近,有幸遇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公子李庚先生。李庚先生长期旅居日本,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之一,活跃于当今画坛。从他的言谈间,我们能够真切体会到一个儿子对于父亲的热爱与崇拜,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中间看到公众视野所无法看到的李可染。李庚先生是李可染先生最宠爱的孩子。比哥哥姐姐们幸运的是,他生于和平年代,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父母没有缺席。他从小就陪伴在李可染先生的  相似文献   

15.
李可染(1907-1989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恰逢可染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本刊特别编发了这篇《李可染作品的市场与辨伪》,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也能让我们对可染先生艺术作品目前的市场状况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题图型棋局偶有所得图型与字型,是别具风格的一类棋局创作,趣味性浓厚,2008年《棋艺》杂志第三期华瑞生先生所拟《琴思》一局,图型绝妙,着法尤佳。笔者在实用排局创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2-116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遗作中,最珍贵的当属(《白毛女》画稿,共计30余页,是当年李可染先生看歌剧《白毛女》时,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摸着黑画的。  相似文献   

18.
刘曦林 《收藏》2016,(11):136-137
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陈履生 《收藏》2018,(7):49-55
历史往往是不堪回首,可是,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这些不堪。在20世纪50~70年代的30年间,在这个被称为新中国的历史时期内,很多画家面对风云突变,一时不知所措,但是,他们很快顺应潮流,主动去适应这个时代,画了许多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画,这是他们一生中非常特殊的画,如陈半丁的《力争上游图》、潘天寿的《土改分得大黄牛》、林风眠的人民公社和炼钢系列、陆俨少的毛泽东诗意系列、李可染的7幅《万山红遍》,还有何海霞的《驯服黄河》以及同类的建设题材作品等。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21)
正2016年4月24日,李可染画院曾举办过一个特别的展览:"千难一易——李可染速写作品展"。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些遗稿是从私人藏家手里借来的,创作时间从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多达150余幅,而且是首次整体面世。遗憾的是,这个展只展了一天。本刊在2016年第5期刊载了遗稿发现者张忠义先生的文章,介绍了这批遗稿的大致情况,而更多细节则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尤其是画稿中的一些文字,透露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情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