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肖 《收藏》2016,(10):100-103
西夏大庆元年(1036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终成,共5000余字。西夏文形体方整秀美,曾盛行于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甘、陕、蒙等地。西夏灭亡后,其后裔仍使用西夏文直至明中期,前后共300余年。  相似文献   

2.
孟建民 《收藏》2009,(7):131-131
笔者藏有一枚西夏文“福圣宝钱”(见图),为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年)所铸,是西夏最早自铸的年号钱。其轮廓规矩,文字粗犷豪放,向来为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所赞赏。  相似文献   

3.
海泉 《收藏界》2011,(1):78-79
我国历史上,辽与西夏都有"天庆"年号,且都铸行过"天庆元宝"钱。辽天祚帝天庆年为公元1111-1120年,历时十年;西夏桓宗天庆年为公元1194-1206年,历时十三年,两者前后相差八十余年。两种"天庆元宝"却出于两个不同国度,两"天庆元宝"钱皆用汉文书写,初识者一般较难区分。西夏除汉文"天庆元宝"钱之外,还有一种西夏文的"天庆宝钱",而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大辽天庆"镇库大钱。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陇西县城大井巷出土了一批古钱币。一位老者拿着三串锈结在一起的古钱币出售,陇西青年泉家收购了这批钱币。经初步辨认为300多枚北宋钱币,其中一串锈粘特牢固,经用尖刀撬开后,捡选时发现了一枚西夏文"贞观宝钱"。该钱为西夏文小平钱,  相似文献   

5.
杨秀山 《收藏》2006,(5):68-70
西夏是11至13世纪以常项族为主体包括其他民族在内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190年中,西夏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在吸收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夏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夏有一枚钱很神秘,它在国内外多次现身,却无人能为它"正名",这就是西夏文"奲(duǒ)都宝钱"。第一次知道有一枚无法确定名字的西夏文钱的信息,是在1990年内蒙古钱币专家卫月望先生来宁夏参加一次钱币学的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卫月望先生在发言中提到,我们的东邻日本的一家博物  相似文献   

7.
12月26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集邮联“六大”将在北京举行。小型张票图延续古代邮政题材,为西夏驿牌,边纸图为疆域图和西夏文。  相似文献   

8.
贾崇 《收藏》2016,(1):178-181
西夏王朝(1038~1227年)在我国中古时期与宋、辽、金同时并存,长期对峙。所辖国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抵大漠,其面积拥有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青海、陕西、内蒙古一部分,自称大夏国,历十代皇帝,备一代典章制度,创西夏文字,崇尚佛教,最后亡于蒙古,立国190年。我的西夏历史组画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史书记载,西夏立国后其境内曾经流通使用过铜币、铁币、银币与交钞。铜币、铁币,有记载亦有实物,银币与交钞虽有文字记载,因无实物发现,相关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相关的认识也一直停止不前。200s年秋,笔者有幸目睹了银川市文化市场席先生收藏的两块西夏银锭,经席先生同意,现将这两块银锭公之于众,供西夏史学者、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方石 《收藏》2010,(11):45-48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夏瓷的收藏热日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细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12.
马肖 《收藏》2018,(6):97-99
元德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第六个年号,这个年号共使用了九年,此时的西夏国力较为强盛,而相邻的辽和北宋则渐趋穷途,并于1125年和1127年相继灭亡于金国。西夏立国约190年,前半段与北宋对峙,后半段与南宋并存。据史载,元德年间(1119~1127年),正处于金灭辽攻宋的时期,虽然崇宗十分倾慕汉文化,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却并不融洽,彼此间战争不断。  相似文献   

13.
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上的西夏王陵,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的帝王陵墓,它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人誉为“东方的金字塔”。西夏王陵对研究中国古代神秘民族党项族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1996年我国发行1996—21《西夏王陵》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四枚邮票分别以西夏宫印、文物、钱币、寿陵篆额为背景,以陵台、鸱吻残碑、柱石为主体,表现了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意识,使人们通过邮票对西夏王朝有一概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谢晓东 《收藏》2023,(8):68-70
<正>辽宋西夏金时期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以西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尤为突出,走向文化共融的同时身兼民族文化特质,可谓是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传统中华优秀文化之一。换言之,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夏文化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丰富新的历史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走向新的文化高度,可视作为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个性、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质的具象缩影。  相似文献   

15.
张健 《集邮博览》2010,(3):49-51
若论展览中最重的展品,当属1974年发现于贺兰山下、西夏时期皇家陵园的石雕力士支座了(图27)。这件文物重达一吨,是宁夏博物馆四件国宝级文物之一。西夏由党项羌族人建立,与北宋、辽(后期与南宋、金)鼎峙天下,后被蒙古铁骑踏碎,令这个鼎盛一时的国家从此湮灭在历史中。此后六百余年间,由于没有一部完整的西夏史传世,西夏逐  相似文献   

16.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17.
篆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汉篆等。自从汉朝通用隶书以后,篆字在生活中便不通用,但作为一种纯艺术的文字形式,它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存活在艺  相似文献   

18.
米向军 《收藏》2010,(11):38-40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1038-1227年),历时190年,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由于蒙古大军前后6次的毁灭性破坏,西夏文化遗迹、遗物留存甚微,给这个王朝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西夏瓷更是因为物证太少,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难解之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不断发掘出西夏瓷,国内外对西夏瓷的收藏不断升温,西夏瓷也逐渐走出了深闺,向世人展示那段神秘、凄美和残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新中国邮票上共出现5种少数民族文字,分别是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满文和东巴文。一、藏文。1952年发行的纪13《和平解放西藏》邮票上,首次出现藏文,也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次出现少数民族文字。这套邮票全4枚,  相似文献   

20.
3156页《风景日戳上的少数民族文字》一文尚有疏漏。笔者现据手头资料略作补充。 1.首次刻有维吾尔文的风景日戳不是“天池”,而是1985年9月15日吐鲁番邮电局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启用的“葡萄沟”、“火焰山”、“高昌故城遗址”和“额敏塔”等4种风景日戳,戳径为45毫米(图①,②)。这也是我国最早刻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一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