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文 《收藏》2013,(1):66-73
在唐宋时期鱼形壶造型比较流行,一般都认为是模仿鲤鱼造型,在唐三彩、白瓷、金银器中皆有表现。以往皆认为唐宋时期的这类产品皆取材于鲤鱼造型,而通过与唐宋文物上流行的摩羯图像比较可以看出。有些鱼形壶造型来自摩羯鱼的可能性较大。下面以潮州窑产品为主体展开探讨。唐代产品见于梅县水车窑烧制的双鱼形穿带壶(图1),壶高27厘米,口径...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摩羯鱼镂空花钱(见图),直径40毫米,其钱体厚重,端庄大气,周身包浆温润,显得古朴雅致。镂空雕刻,正背面为灵动的摩羯鱼图形,龙头凶猛威武,怒发冲冠,鱼身潇洒飘逸,伸展双翅,咆哮于海涛之间,姿态生动、栩栩如生。此花钱形制风格与铜质等体现出辽代特有的铸币特征,应是辽代花钱中的上品。摩羯鱼为神兽,鱼身龙首,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大藏  相似文献   

3.
摩羯鱼镂空花钱(见图),直径40毫米,其钱体厚重,端庄大气,周身包浆温润,显得古朴雅致。镂空雌刻,正背面为灵动的摩羯鱼图形,龙头凶猛威武,怒发冲冠,鱼身潇洒飘逸,伸展双翅,咆哮于海涛之间,姿态生动、栩栩如生。此仡钱形制风格与铜顷等体现出辽代特有的铸币特征,应是辽代花钱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4.
李铁军 《收藏》2016,(10):84-88
梵文称makara,汉译作摩羯、摩伽罗等,其形象来源于鲸、象、鱼、鳄等动物。摩羯于4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虽然辽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由于摩羯纹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北方契丹民族又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契丹人世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或以之为器物的造型。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7)
正辽代三彩器,是指辽朝继唐三彩之后烧制和使用的一种低温铅釉多彩陶瓷。从科学角度分析,唐三彩并不属于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也并不以三为限,而是概言多彩之义。所以,所谓唐三彩和辽三彩,都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只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辽三彩对唐三彩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所谓继承,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8)
正2020年6月16日至10月25日广东省博物馆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主办,精选了内蒙古自治区相关文博机构珍藏的各类辽代文物138件/套,展品级别高,其中一级文物达70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4件,涵盖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个门类。展品以辽代多个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为主要构成,诸如驸马金面具、云纹鎏金铜马具、乳钉纹玻璃盘、辽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贴银花鸟纹漆盒、青白玉镂雕飞天等国家珍贵文物将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7.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8.
王卫丹 《收藏》2011,(9):64-71
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齐跃进 《收藏》2011,(9):50-57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建光  李铁军  刘小放 《收藏》2014,(21):46-51
1991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文物管理站和科右中旗文物管理所在代钦塔拉苏木(乡)抢救清理了9座被盗掘的辽代墓葬。其中三号墓的墓道上被挖了很大的盗洞,所幸墓室没有被破坏。出土了多件精美的器物。虽然没有发现墓志铭,但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仍可判断这是一座辽代(契丹)(916~1125年)早期墓葬。此墓的随葬品按其材质有金、银、铁、陶、瓷、木器及丝织品,其中陶瓷器34件(套),现藏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均为辽地窑口烧制。器型有穿带壶、鋬耳壶、鸡冠壶、注壶、温碗、梅瓶、板沿洗、盏及盏托、罐、盘、碗等。现选择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12.
徐青 《收藏界》2014,(10):148-151
作品简介:以圆珠为钮,壶身、壶嘴昂首挺立,半圆把,无斜肩,内凹口,鼓肜壶身渐敛底。壶式巾清道光同治年间砂壶名家邵友廷创制,线条圆润流畅,手感舒适。作品简介:采用黄龙山纯矿紫砂泥料红皮龙为原料,此壶以方为基,体现壶之刚正端庄,壶嘴则以方引圆,方圆结合,给人方正敦厚之感。壶之提梁又将整壶的精气神提了起来,苍劲而挺拔,给人一种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3.
马广彦 《收藏》2008,(10):35-37
大唐社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罗马人、波斯人、黑人及中亚许多穆斯林民族(当时通称为“胡人”)纷纷落户长安。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也被带到中国,融入到汉文化之中。在唐代的许多历史遗存中都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大渗透。在陶瓷器制作领域,这种影响也十分明显,河南巩县窑与陕西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三彩陶器和瓷胎三彩器中,都有西亚风格的喙口壶制品。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7,(9)
邛窑是四川青瓷窑系的代表,在历史上以烧制高温彩绘瓷和邛窑三彩而著称。然而,目前多数研究者和民间收藏者常常将其彩绘瓷和三彩器混为一谈,有"邛三彩"、"绘三彩"等称谓。事实上,邛窑彩绘瓷和邛窑三彩是两类不同的产品。邛窑三彩,又称"邛三彩",有关这一名称的来源和命名,前后经历了半个多  相似文献   

15.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16.
马广彦 《收藏》2007,(8):63-64
扁壶,又称扁瓶,主体呈扁圆或扁方形壶腹,两侧有桥形或半圆形系,底部方形或椭圆形,圈足侧而各有一孔,因其可穿绳背挂,故又叫做穿带壶(或穿带瓶)。该器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为陶器,西晋时始有瓷制器。辽、宋、金、西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流行,适于游牧、行旅中作酒壶或水壶用,多为黑釉、黄釉、褐釉及白釉印花器(图1)。  相似文献   

17.
阮浩  滕卫 《收藏界》2013,(12):65-72
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上,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见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第9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氓。三彩器属于低温釉,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资料记载:"四川邛窑历史悠久,始烧于南朝,盛于唐,衰于南宋,历时约八个世纪,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早在隋代就已创烧了釉下彩,在唐代就以其釉下彩绘和‘邛三彩’著称于世。它的产品丰富,传世较多,世界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笔者借《收藏界》一角将自己收藏的一件唐代邛窑烧制的高温铜红彩绘瓜棱壶展现给读者,为关心邛窑的读者提供一点实物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一、“素三彩”的定义“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辞海》中“素三彩”的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  相似文献   

20.
谭文诚 《收藏界》2013,(7):57-62
宜兴紫砂花货壶具造型丰富变化无穷,其文化特征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历代紫砂艺人常常喜爱以树木瓜果飞禽走兽制作花货,春竹秋葵,冬松夏莲,睡狮劲牛,硕鱼威龙,无不摹仿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以这些动植物形态制出的象生壶具,兼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深得人们的喜爱。"文革"时期,紫砂花货的产品壶也遵照这一艺术法则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