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历了2006年所谓电子杂志元年的热闹与喧嚣之后,转眼又过了5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杂志及电子杂志行业了。  相似文献   

2.
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的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Web2.0又为我们打造了电子杂志年。电子杂志从2004年年底出现,到2005年引起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并有三家国内网站得到了风险基金的注资。特别是到2006年,整个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用户普遍关注的一个名词。目前,电子杂志一般是指利用P2P技术、Flash  相似文献   

3.
据台湾报刊报道,目前台湾个人电脑拥有量已达130多万台,能阅读电子杂志的多媒体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已达4万多台。去年电子杂志在台初试啼声,市场反应奇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6,(12):52-53
<正>2005年下半年以来,一种新型电子杂志成为网民的新宠。因此,在一些风险投资商如日本软银公司看来,这是“一个超越电视的新媒体”。从2006年开始,关于这种新型电子杂志的讨论逐渐成为传媒行业和IT界的热门话题。2006年3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作为新兴电子杂志领域领跑者的POCO荣获2005年“最具发展潜力创新传媒”奖,它同时也是这个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杂志。那么与其它电子杂志相比POCO的优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0):39
台湾阅读风气堪忧台湾最新报告显示,台湾地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2本书,台湾阅读风气令人忧心。题为《台湾出版产业发展策略》的报告指出,台湾每人每年平均阅读2本书,远低于韩国10.8本、法国10本、日本8.4本。至于数字阅读行为,报告指出,阅读载体以平板计算机最多,占29.8%,其次是台式计算机27.5%、智能手机23.3%。阅读内容以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电子杂志采用P2P技术发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内容更丰富生动.根据艾瑞市场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电子杂志用户数总数约6000万,预计到2010年,全国电子杂志用户将突破1亿,在网民中的比例将达到40%.  相似文献   

7.
有数据显示,2006年大陆出口图书到台湾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预计未来5到10年内,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的销量将有高达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简体字书籍在台湾的热销可谓简体字风行台湾的一个侧影.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加,简体字在台湾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张泉 《网络传播》2006,(10):55-55
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在我们面前点燃,电子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炫出,它肆意闯进网民(尤其是都市时尚青年)的视野,显示出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自信。可以说,2005年是博客年,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  相似文献   

9.
李春娅:目前,瑞丽旗下除今年创刊的<男人风尚>外还有四刊,这五个产品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两本刊的广告下降,有一本刊的广告增长,而且增幅达到了40%以上,还有一本是跟2008年持平的,同时新媒体业务也已经拥有网络、电子杂志和手机报.这样看来,瑞丽今年的增长将是非常喜人的,增幅达到了60%~70%,目前预测的广告收入将会与2008年持平.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5日,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上线;2006年4月16日.徐静蕾的<开啦>开张; 2007年1月25日,陈鲁豫的<豫约>首发.三位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涉足电子杂志,似乎为电子杂志的命运提供了历史性转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6,(13):23-23
据媒体报道,2006年6月电子杂志平台智通无限签约《新财经》、《环球人物》、《文明》、《数字商业时代》、《大众电脑》、《新青年》、《高尔夫时尚》等国内23本期刊杂志品牌,在其电子杂志推送平台为这23本传统杂志发行同名电子杂志。业界普遍认为,第三代电子杂志内容产品从原初的明星照片的简单拼接,到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笔者并不否认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可以提升电子杂志的制作水平和可读性。毕竟,电子杂志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笔者担心的是,对于这个方面的花费过多的心思可能是一个战略错误。传…  相似文献   

12.
电子杂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凌翀 《今传媒》2006,(12):63-64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web2.0时代,更加强调传播者与受众的平等参与和双向互动,网络传播区别于以往单向撒播时代的特质已经非常明显。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借助Web2.0的热潮,自2005年风生水起,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不到两年时间,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业的又一大亮点,甚至与博客一道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绝代双骄”,一时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2005年以来,电子杂志的种类和数量出现了爆炸式激增,其发行量也一路攀高。时至今日,各种电…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台湾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春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2006年以来,东南广播公司连续十三年策划  相似文献   

14.
傅群堂 《青年记者》2006,(13):20-20
国外有人预测报纸将在2040年消亡,国内也有人在争论纸媒的“冬天”与“春天”。传统的报纸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杂志也会受到电子杂志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报纸在思考,杂志也在琢磨,到底往何处去。电子杂志的闪亮登场,获得投资公司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兴趣。不久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携手北京国中互动有限公司共推网络数码杂志平台“摩客”,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及下载服务。2006年4月18日,上海青年报社与中国最大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北京智通无限有限公司(ZCOM)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策划推出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杂志在用户中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加,2007年被称为"电子杂志年"。2007年的电子杂志可以归结成名人电子杂志大发展、电子杂志的制作主体不断扩大、赢利模式难以为继等三方面,并展望了未来电子杂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电子杂志是通过网络杂志互动平台发行的供读者免费订阅的新型杂志.电子杂志以其时尚、多元的特点,组合应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近年来,随着电子杂志业务不断壮大、分类不断细化.其注册用户数量也呈几何速度增长。同时.传统媒体的广告缺陷在与新媒体的较量中逐渐显露:更新周期短、价格高、空间有限、广告效果难以评估等等,于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放广告的方向转向新媒体的时候.电子杂志成为一个“叫好又叫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活跃于网间的多媒体互动性电子杂志是指以Flash为主要载体的独立于网站存在的新型电子杂志,它采用先进的P2P技术发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内容丰富生动。我国的电子杂志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其种类和数量激增,发行量也一路攀高。据CNNIC报告显示,2006年,电子杂志有高达16.7%的用户经常使用,超过了人气正旺的博客(14.2%)。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大专学业学术类简体图书入台以来,简体字图书在台湾的销售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发展的瓶颈及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又名数字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杂志市场发展趋势及广告价值探讨>显示:2005年全国数字杂志的用户总数已达2000万,总的发行量达3.6亿,广告收入已有2000万元.这种电子杂志,不同于以往的电子杂志,是一种多媒体、互动性的电子杂志.这样一种电子杂志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它的发展瓶颈及其出路是什么?本文将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锋 《出版科学》2007,15(5):38-41,52
2006年我国期刊业获得了稳步增长,不同类型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和经营性期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杂志市场引起关注.同时,期刊产业仍然面临结构不合理、集团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未来几年,期刊产业将围绕集团化、产业化和发行专业化的路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