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才智得到发挥,潜能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过去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在师生平等的条件下,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向地探求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心理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3.
宋立华 《教书育人》2006,(12):82-83
完美、和谐、一环套一环的教学效果的突显是科学主义张扬的产物,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水推舟、波澜不惊的境况,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时、适度、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方法,创造出课堂教学的奇异点和独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展现个性,锻炼思维,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中运用“奇异”艺术。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活动,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活动的形式。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反思的意义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即指反思性思维。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既是科学课程的性质,也是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向。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突显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科学技能的训练,并充分拓展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使“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地体现,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能使素质教育“主动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落实与体现,也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自学讨论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求知欲的天性之上,给学生提供一种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数学理论,形成数学思维。在自学讨论法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作用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示范一引导。教师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学习的方法上,对学生做示范,让学生看到如何展开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的保证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一首动人的乐曲,假如有骤然“休止”、“万马齐喑”的时间留白,反而让听众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无穷想象。课堂教学也正如此,如果教者在进行深入浅出、鞭辟入理的分析的同时,巧妙留白,给同学留下适当回味思考的空间,形成对学生的“召唤”和“期待”,则课堂教学将呈现出动静结合、开合有度的节奏感、韵律美,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彰显自我个性,最终使整个课堂教学“和谐共振”,充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要追求有效.就要着力改变学生围着老师思维转的传统课堂教学局面。从而使一切教学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思维的天地,让课堂不断爆发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课堂教学质量也才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师“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生疑思疑,“导”得妙可以让师生享受教学之美,“说”得透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读”得深入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练”得充分则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彰显,达到知行合一。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抓住这几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45分钟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笔者在近一年的初中语文实验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汪百松 《江西教育》2001,(10):55-56
一、实践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劳技课已经开设多年了,课堂教学总体处在学生“跟着做”的水平,既不能满足学生好奇求知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法,甚至抹煞了相当多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技课中体现在学生能从“学会技能”转变为“会学技能”。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劳技课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它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当然还有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特别注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这就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的物理教学文化使物理教师从“权威者”还原为“学习者”,使学生从“接受者”转换为“批判者”,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多元思维和智慧思维,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关注,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启发学生思维的问、议、讲、练集宁二中刘凤萍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科学地处理教材,正确地讲授之外,必须注重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要使学生思维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外应做到八个方面,即“八勤”。文章介绍了课堂教学中较为实用且颇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