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21届俄罗斯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阶段八年级第6题是: 证明:对于任何实数x,y,有2x~4 2y~4≥xy(x y)~2. 《中学数学》(苏州)1996年第9期“集锦”栏首篇给出了该题的两种新证法,下面给出一个简证。  相似文献   

2.
《中等数学》1995年第一期《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2)》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3.
由IMO中国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编写的《走向IMO·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2004—2008)已经出版(华中师大出版社)。该书内容以国家集训队测试题和国家队训练题为主,收集了国内主要竞赛:全国联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女子数学奥林匹克、西部数学奥林匹克、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并附有美国、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台湾数学奥林匹克集训营第4题为:设正实数 a,b,c 满足abc≥2~9,证明:1/((1 a)~(1/2)) 1/((1 b)~(1/2)) 1/((1 c)~(1/2))≥(?)(1).文[1]用高等数学的知识作出证明,过程较复杂;文[2]给出了两个简证,其实并不简单.下面用柯西不等式给出一个简证.证明:设 abc=λ~3,a=λ(yz)/x~2,b=λ(zx)/y~2,c=λ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台湾数学奥林匹克集训营第4题为:设正实数 a、b、c 满足 abc≥2~9,证明:1/((1 a)~(1/2)) 1/((1 b)~(1/2)) 1/((1 c)~(1/2))≥①文[1]用高等数学的知识作出证明,过程较复杂,本文给出两个简证:引理 1:x_i、α_i ∈R~ ,i=  相似文献   

6.
1988年第22届《(前)全苏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0年级第2题: 设x,y,z是正数,且x~2 y~2 z~2=1,试求如下表达式的最小值。 S=(yz)/x (zx)/y (xy)/z。(见数学奥林匹克题库编译小组《(前)苏联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解》P_(86)472。新蕾出版社1991年)  相似文献   

7.
设 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S 为其面积,则 a~2 b~2 c~2≥4 3~(1/2) S (a-b)~2 (b-c)~2 (c-a)~2《数学教学通讯》1995年3期给出了一种简证.本文再给出一种更简捷的证法.供参考:在△ABC 中,易证:tgA/2 tgB/2 tgC/2≥3~(1/2)下面我们再进一步证明此不等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通报》93年10月号问题:原证法较繁.利用公式tg3θ=tg(60°-θ)·tgθ·tg(60° θ)来证较简单.证法如下:注本题亦可令θ=35°来证。一道数学题的简证@宋志学$黑龙江绥棱一中@郝天媛$绥棱三中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5年第5期曾发表了苏淳教授译题并提供解答的《第5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6~9年级)》。为了奉献给广大读者一份完整的资料,今年初苏淳教授又寄来了《第5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10~11年级)》的全部解答,现发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1]对2009年韩国奥林匹克试题给出一种简证和推广.笔者对这道韩国试题颇感兴趣,本文利用最常见的、最不不起眼的"代数不等式"作为工具给出四种简证,并作一些肤浅探究.现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不当之处,肯请批评指正.原题(2009年韩国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已知a,b,c是正数,求证:3 3 32 2 23()()()2a b c c a bc a b ca b c ab++≥+++.(1)分析我们不难将上述待证不等式适当恒等变形得到2 2 232a b c c a b a b b c c a c a a b b c++≥+++.  相似文献   

11.
题 已知O为△ABC的外心,AO或AO的延长线交BC于M,求证:BM:MC=sin2C:sin2B。 此即《首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命题比赛精选》中的一题,本刊1995年第6期给出了简证,其实还有更绝的证法如下: 证 作BE⊥AM于E,作CF⊥AM于F,显然∠AOC=2B,∠AOB=2C,OA=OB=OC=R,∵△BEM∽△CFM,∴BE/CF=BM/MC,sin2C/sin2B=((1/2)R~2sin∠AOB)/((1/2)R~2sin∠AOC)=S_△AOB/S_△AOC=BE/CF,  相似文献   

12.
1.赛题 第3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995年7月19日)第2题(俄罗斯命题)为: 设a、b、c为正实数,且满足abc=1,试证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1. 题 设H是锐角△ABC的垂心,由A向以BC为直径的圆作切线AP、AQ,切点分别为P、Q,求证:P、H、Q三点共线. 用解析法简证如下: 证 以BC为x轴,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1,0),C(1,0),A(x_0,y_0),(x_0~2 y_0~2>1)则以B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 y~2=1.  相似文献   

14.
《数学通讯》1984年第5期给出了1983年瑞士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其中第二题是: 设a、B、c为正数,试证明: abc≥(b+c-a)(c+a-b)(a+b-c) (1) 文中应用三角形边及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给出它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月刊》在1997年第6期刊登了沈红梅的《一道好题的作用》,又在第10期刊登了田正平的《一道好题的简证》,给出了下面这道题:“若a>b>0,求证:(asinx b)/(asinx-b)不能介于(a-b)/(a b)与(a b)/(a-b)之间”的四种解法,这道题如果利用定比分点公式来证将更巧妙。  相似文献   

16.
《中等数学》2015,(2):50
由《中等数学》编辑部组织的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也已成功举办了四次,广受参与者的好评,成绩斐然。参加夏令营、冬令营赛前集训的学员在第3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2014)中有19人次获一等奖,其中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有11人,34人次获二等奖,21人次获三等奖。为迎接今年举办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等数学》编辑部将于2015年7月在天津继续举办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丁兴春 《中学教研》2007,(12):40-42
第9届全苏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中的一道不等式题如下: 题目证明对于非负实数a,b,。,下述不等式: a, 6, 。, 3a6。〕a,(占 。) 吞2(。 a) 。,(a 吞)成立. 此不等式是2(a, 6, 。,))a,(6 c) 6,(c a) 。,(a 6)的一种加强形式.下面给出它的简证: 证明不妨设a办b)c弃0,则有 e(a一c)(  相似文献   

18.
来信摘登     
1.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李立发老师来信指出,本刊1997年第6期文《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29)》第二试第三题原题在解答过程中,缺少D点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的一种情况. 2.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九九级三班卿晋同学来信指出,本刊1998年第2期文《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31)》第一试第四题的解答有误,原解答丢失一种情况为:当n=2k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数学教学大纲又称“数学学习指导要领”,基本每十年修订一次。最新一轮数学教学大纲生效的时间是:幼儿园从2001年;小学、初中从2002年;高中从2003年开始。本文所做比较的大纲是于2002年生效的日本《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算数篇》(以下简称《要领》)和我国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加拿大IMO试题中有如下一题:设x·y∈R~(?),且x+y=1,求证:(1+1/x)(1+1/y)≥9 在胡绍培的《x~2+xy+y~2的变形及其应用》(1999年第2期的《中学数学月刊》),一文中的例7运用换元法证明之,在徐孝舜的《一IMO试题的简证》(1999年第6期的《中学数学月刊》),一文中又给出一种简证,本文再给出一种较简捷的证法(并进而推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