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勤 《科教文汇》2012,(29):91-92
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有不少写错别字的现象,如不及时纠正,一旦进入中高年级,势必造成蔓延之势。形近字分不清成为错别字,多笔、少笔、断笔形成错字,同音字混用造成别字,音近字读不准形成别字。引导学生扎实认真学习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明辨字义,不断地复习,帮助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2.
赵力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9-280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必须用词正确,能够恰当地表达所达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初学写作者的习作中,错字、别字以及用词不当等错误比比皆是。本文就某些有代表性的用词错误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提高小学生书写汉字的正确率的任务势在必行。在小学生错别字研究中,首先要界定错别字的定义;其次在广泛收集小学生错别字的基础上将错误类型总结归类;再次要总结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最后,根据之前总结的成因制定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其中,教师要加强对汉字的研究,教学生认清生字字形和结构,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识字教学中以黑板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学生要严于律己,政府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净化社会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杰 《科教文汇》2008,(22):97-97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话、习作的后腿。而识字多则学生负担过重,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的新教材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做法,确定了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方希亮 《知识窗》2013,(10):74-74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量及阅读速度都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约1800个.其中1200个字要会写.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学会5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6.
写钢笔字要从中小学抓起,在读书识字做作业的同时,顺带地把字练好,于时间、效益上更为经济。中学毕业,应能写较好的钢笔字。现在大部分中学生,走出本校门,写字还达不到起码的要求,还要另花时间“练字”,等于返工。这个现象很不正常,但问题不全在教育部门。  相似文献   

7.
张景波 《金秋科苑》2008,(22):276-276
写钢笔字要从中小学抓起,在读书识字做作业的同时,顺带地把字练好,于时间、效益上更为经济。中学毕业,应能写较好的钢笔字。现在大部分中学生,走出本校门,写字还达不到起码的要求,还要另花时间“练字”,等于返工。这个现象很不正常,但问题不全在教育部门。  相似文献   

8.
在泰山岱庙里 ,有武则天改字的碑记 ,其中对“天”字的改写很是让人敬佩。在武则天之前 ,天字的写法为“ス”,意思是一个男人顶着一片天空。在武则天看来 ,女人也能顶天立地。于是她就给这个“ス”字中的“人”字 ,穿上了“裙子”(即在上面又加了一横 ) ,这样就成了今天的“天”字。武则天这一改 ,显示了她作为女皇的勃勃雄心 ,也是在向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 ,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从创造技法的角度看 ,武则天改字 ,运用的是添加法。添加法又叫主体附加 ,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创造技法 ,在许多的事物中都存在 ,大到…  相似文献   

9.
李勤 《科教文汇》2008,(22):99-99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嘉笛 《科教文汇》2014,(9):142-143,15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院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如何高效、多样化地开展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徐嘉笛 《科教文汇》2014,(3):142-143,15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如何高效、多样化地开展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邓艳 《知识窗》2013,(4):53-5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识字教学长期以来被当作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和机械地识记使学生不堪重负.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内江科技》2011,32(10):206-20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学生要写好字的观念在家长眼中悄然逝去随着孩子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对写字是越来越失去兴趣,所写的字也越写越难看《语文课程标;位》中曾指出:“写字训练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写字教学结合起采,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并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收集与制作,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写字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运用,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书写作为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基本技能,本文从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对应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解开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谜底,为他们掌握正确的汉字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逢年过节,人们总爱把“福”字倒贴在自己家的门上,以昭示“福”到之意,无非是想图个吉利,祈求多福好运。说起这倒贴“福”字,还有一段来历。据说清朝时,有一年春节前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家丁不认识字,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  相似文献   

16.
李妙晴 《科教文汇》2008,(5):199-200
本文主要对中国同学录www.5460.net中的电子语篇进行讨论,表明电子语篇具有以下特点:运用错字、特创字等,运用副语言来弥补非实际交际不足;形成以主题为中心,不整齐的嵌入毗邻应对、不完整的应对和“分岔序列”话轮;大量的引文造成互文现象;级阶性;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假设是建立在知觉是组块的形式加工的基础之上的,于是探讨在句子中的一个四字词语中含有一个错别字,对句子的阅读速度是否产生影响。国外有对英语单词中的某个字母替换成错别字母进行研究,发现被试大部分意识不到错别字的存在,且不会影响句子的阅读。本实验考查了中文汉字中,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本实验让被试阅读含有错别字的文字,快速阅读且理解句子含义即按键,考查不含有错别字及含有不同类别的错别字对被试阅读速度的  相似文献   

18.
说到书籍,谁都知道是什么模样,可是关于它的身世知道的人却并不很多。据考证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用竹子或木头作的。古人把竹削成狭长的小薄片,在上面写字著作,这就是我国书籍的老祖宗——竹简。在不产竹子的地方,就用各种木材做,用木材做成的“简”叫“木简”也叫“版”。在筒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竹木简有长短之分,最长的简有1米,最短的只有16厘米左右。1米(3尺)长的简是专门写法律的,因此古代把法律称为“三尺法”。还有一种简,三面起棱,可以竖着放在桌上,读起来很方便,这种简就是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书本  相似文献   

19.
一先从两个数学游戏谈起 [Ⅰ] 老师向学生说:“请你们每一个人任意想一个数,从中减去构成它的单个数字的和,然後将所得的差数,任意留下一个数字不告诉我,其他的都告诉我,我马上就可以猜出你留下的是甚麽数字。”于是每人都躲着写一个数,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个2456,把各位数字加起来2 4 5 6=17。从2456-17=2439,他告诉老师2、4、9、三个字,老师接着就说:“你还有一个‘3’字,是不是?”那个学生很惊异的说:“是”。另一个学生又对老师说:“3、4、7”,老师又很快的答覆,还有一个‘4’字。大家都很惊异。  相似文献   

20.
永平五铢铸行于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年)。北魏一朝共铸造了三种钱币,永平五铢是其中一种,之前已铸行太和五铢和永安五铢。北魏原本鲜卑族。永平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粗看似西汉五铢,细看,“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出头,无西汉五铢“五”字方正、突出了少数民族仿写汉字的特征,“铢”字“金”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