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提出了选材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中、高级选材标准缺乏,方法比较局限单一等.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发中、高级选材标准,并借鉴多学科的方法开展选材.选材研究侧重点放在多学科综合研究上,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与训练紧密结合.选材研究要建立分级、多层、系列化的选材标准,加强对经验选材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依据。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对我国32名武英级运动员和39名一级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力指标的测量。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7个因子,并以此确定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参照值,建立我国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明确了散打优秀运动员选材(高级选材)的任务和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竞技体操选材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1950一2002年间与竞技体操选材有关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并对我国50余年来竞技 体操选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竞技体操选材必须加强运动员中、高级选 材和单项选材工作;加强心理与专项结合的选材研究;加大综合选材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王荣辉  张一民  任弘 《体育科学》2007,27(7):30-40,50
通过对我国包括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在内的182名一线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实测结果的分析,明确了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建立了跳水优秀运动员选材(高级选材)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体能类指标:小腿长A/下肢长B×100、原地纵跳/身高×100(男)、20次仰卧举腿计时、30 s十字变向跳;技术类指标:自选动作难度之和、自选动作平均得分;心理类指标:赛前情绪总分(男)、成就动机总分、注意力总分、意志品质总分(男)、智力分。并提出将眼底检查结果作为资格指标,将动态平衡得分、第2周下降高度作为辅选指标,确定了跳水优秀运动员选材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明川 《体育科技》2003,24(4):46-49
要攀登体育运动高峰 ,选材工作极为重要 ,选材的方法很多 ,而运动能力遗传选材 ,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广西羽毛球队应用运动能力遗传方法选材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散手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绝对因素(身体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和基本因素(后天训练)。作为绝对因素,选材是十分重要的。散手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是中级、高级选材的基石,是散手运动员走向成功的保证,是提高散手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散手运动的初级选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 心理选材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基层业余田径运动训练初级选材被选群体和12~16岁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业余体校)在训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基层业余田径运动选材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田径运动专类选材的概念,根据我国基层业余田径运动的训练特点,构建了基于专类的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初级选材后的试训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复选中引入"核心竞技能力"和"典型指标"概念,简化了复选指标体系,从操作层面上使复选更加符合基层业余训练选材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科学选材已成为制约竞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之一.作者对在少年儿童阶段,怎样选出好的优秀游泳后备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少年儿童选材时,必须依据生长发育规律,紧密把握住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基本因素,并通过科学训练充分挖掘人体运动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测试评价指标体系应增加新的内容。针对越野滑雪的项目特征提出血红蛋白、血清睾酮检测和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等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拓展项目,旨在提高运动员选材成功率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波 《体育世界》2009,(10):52-53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与能力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对篮球选材提出了由原来的为篮球项目选才细化为为赛场上的某一具体位置的选才,将选才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出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了解皮划艇的比赛战术内涵及战术特点,依据优秀运动员比赛的战术分析,500m皮划艇项目中实用的比赛策略通常是前半程紧紧跟住对手,后半程发力超越,对国际大赛速度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战术。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对4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增加3个月的小肌肉力量训练,比较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200m水上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队员的速度与桨频的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肌肉群训练对提高女子皮艇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皮划艇运动的基本管理体制是国家皮划艇联合会技术监控与指导,地方协会支持与协调,俱乐部独立组织与皮划艇项目有关的训练、比赛、娱乐、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第11届全运会皮划艇12个项目的决赛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分段成绩的比较与分析,提出我国皮划艇项目在全程速度结构及有氧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改进这一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营云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2):35-37,46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法、观察对比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皮划艇参赛方案改革。增设静水男、女200m短距离比赛,针对该项目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其目的旨在促进中国皮划艇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为如何进行先期培养青少年划艇运动员在200m距离上的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庆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114-115
阐述了划船项目制胜的前提条件与竞技制胜的核心要素,结合国内训练实践,分析了“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两大突出问题,明确了划船项目今后要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皮划艇运动的基本管理体制是国家皮划艇联合会技术监控与指导 ,地方协会支持与协调 ,俱乐部独立组织与皮划艇项目有关的训练、比赛、娱乐、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和省代表队激流皮划艇运动员9个多月训练和比赛期间运动创伤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找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部位及受伤容易发生的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赛艇现有竞赛体制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赛艇竞赛体制的历史由来 ,对中国现有赛艇竞赛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并就世纪之交的中国赛艇竞赛体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 and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 utilizing a canoeing ergometer on endurance determinants, as well as aerobic and anaerobic performances among flat-water canoeists. Fourteen well-trained male flat-water canoeists were divided into an HIIT group or an MICT group. All subjects performed a continuous graded exercise test (GXT) and three fixed-distance (200, 500, and 1000?m) performance tests on a canoeing ergometer to determine canoeing economy, peak oxygen uptake (VO2peak), and power at VO2peak, and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velocity (CV) and anaerobic work capac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training programme involved training on a canoeing ergometer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four weeks. HIIT consisted of seven 2 min canoeing bouts at an intensity of 90% VO2peak separated by 1 min of rest. The MICT group was trained at an intensity of 65% VO2peak continuously for 20 min. After four weeks of training, performance in the 200-m distance test and the power at VO2peak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HIIT group; performance in the 500?m and 1000?m distances and CV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MICT group. However, all variab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It is concluded that HIIT for four weeks is an effective training strategy for improvement of short-distance canoeing performance. In contrast, MICT improves middle-distance canoeing performances and aerobic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