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翻译则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使用语用等效原则可以解决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语用失效.从语用学角度来认识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进行翻译转换,是克服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说《红高粱》地域色彩浓厚,充斥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包含大量方言。文章运用巴兹尔·哈蒂姆(Basil Hatim)和伊恩·梅森(Ian Mason)的语境维度论,从交际、语用和符号三个维度对《红高粱》的地域方言英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葛浩文的翻译较好地从语境三层面对应了原著,在准确传达源语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方言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吴方言称谓语在语音、词汇层面都有其区别于普通话的独特性,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是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在具体语境中吴方言称谓语所包含的语用含义也是丰富多变的.从语用学角度看吴方言称谓语的使用有助于理解其丰富的语用内涵,进一步揭示这种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意义分为言内语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指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符号对符号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由于符号使用者在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内心情感、交际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语用意义的处理历来被认为是翻译的难点。就文学翻译中语用意义所涉及的表征意义、社交意义、联想意义、表达意义这四个层面的处理和信息差的弥补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敏 《文教资料》2009,(30):56-58
在国际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翻译成为跨文化交流、理解、沟通的重要活动。本文探讨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从语用等效方面探讨了应对跨文化翻译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语境从语域和语用的层面划分,通过对中英翻译的一些典型翻译案例进行分析,阐释了语篇修辞目的在翻译中的实现方式,从而为进一步构建合理的翻译框架做出理论探索。本文首先从交际层面切入,主要从语域进行分析;之后又从语境的另一语用维度进行分析,指出翻译行为中"以言行事"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等效翻译与英汉成语的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探讨等效翻译的实质以及英汉成语互译中文化形象的处理方法。等效翻译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束缚,力求保存原文的内容。在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成语的翻译中,不仅要进行语用综合对比,致力表达原作的意向,还要进行社交语用对比,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虑翻译的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用失误是指在进行话语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的信息误导和信息交际障碍等。对话翻译可以看作是译者作为中介的一种间接的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进行对话翻译时。由于语境差异而产生信息误译和信息交际障碍也能形成语用失误。通过对《聊斋志异》两个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对比,从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角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揭示语用失误在小说对话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外语教学史上主要有五种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教学法、听说法和交际法。随着教学法发展的进一步完善,英语词汇教学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从词汇选择的任意化、日常化、表达准确性到语用交际层面的得体,词汇教学已发展为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湖北蕲春方言属于鄂东方言,且属于江淮官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对蕲春方言的英译研究非常匮乏,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对比分析蕲春方言。具体而言,从词汇、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运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理论分析蕲春方言中的程度表达的英译特点,指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翻译对策。分析认为要想准确翻译蕲春方言,必须理解它的词汇、句法和语用特点,但有时并不能做到既保留原文形式又准确传达原意,而异化翻译是一个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现语用意义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交际模式是语言和语用意义的桥梁。语义结构依赖被激活的交际模式来实现语言交际。翻译就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不同语言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交际模式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交际功能,承载着生活体验,直接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际语(CMC)是网络特定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目前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有些词语及语体形式已经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的面对面交际(FFC)中。但由于网络语言自身诸多的社会性特征,在形式和语用上都有别于面对面交际中的语言,应用在面对面交际中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交语用失误。这种交际失误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语用原则的违背上,会导致交际会话含义的产生及交际效度的降低。以网语中典型词语及语体为例,在交际双方所处的物理、心理及社会等多维度内,探讨网语进入面对面现实语境,可能引发的交际语用失误是必要的;总结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特征及规律,分析此类语用失误的本质和原因,探讨如何规避此类失误,对现实语用和网络语言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蒂姆和梅森认为翻译是"某种社会语境中进行的交际活动",且将语境分为三个维度:交际维度、语用维度、符号维度。本文从哈特母和梅森的语境维度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5.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吉林方言有着较为独特的语言体系,尤其在语用中体现出独特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吉林方言交际的具体语料为基础,从方言词的选用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吉林方言词在语用中体现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16.
交际语用失误不是语法层面或句法层面上的错误,而是由于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语用层面上导致语言使用的不得体。本文分析了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的七大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七条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琦 《宜春学院学报》2012,(11):122-126
文化语用学的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动态顺应的过程。本文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汉英民族文化距离与语用模糊翻译的关系,结合文化语用学的翻译观,探讨如何根据语境的需要及民族间的文化距离和文化认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用模糊进行文化翻译,提出语用模糊的翻译应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入手,才能实现语用模糊的文化翻译研究的本体论回归,才能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和审美情感,达到有效的交际效果,从而进行平等理性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李洁慧 《文教资料》2006,10(24):123-124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pragmaticvagueness)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说话人在不同意图的驱使下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大脑中的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awareness)自始至终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语言选择进行指导和调控,并在语用层面上留下语言痕迹。本文主要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对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由于这种差异使双方产生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失败.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语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层面的语用教学,也要重视文化层面的语用教学,尽量避免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翻译的交际特性,分析了语用对等理论在翻译实际中的重要性.以此理论分析为依托,对<红楼梦>杨宪益版译奉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分析研究,阐释了其产生的效果并总结了扬宪益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旨在通过这种分析,探讨习语翻译中重视语用对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