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凸显出文化资本重构在当代中国成人教育的变革变革中的核心地位.在文化资本重构与改革变革的援接中,不仅彰显出激活中国成人教育文化记忆的极其重要性,更表襮出以文化资本重构解决变革诸多难题的极端紧迫切性.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化资本理论出发,着力解读成人教育文化资本重构的文化理论和文化价值、文化能量与文化修养、多元文化与多极文化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诠释中国成人教育变革的社会诉求、现实困惑与未来趋势,从而开创当代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认知上看,当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理论与成人教育实践的互动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当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而当代成人教育反过来又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经验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成人教育由最初的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到被确立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继而上升为法定的新型教育制度,既反映了成人教育功能和作用的不断扩展、加大,反映了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成人教育重视程度的步步提高。如今,成人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并存并行的独立教育类型贯穿人的一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0条)则远未被人们认识,更未广泛付诸改革的实践。这无疑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造成严重影…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史表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总是与现代理论体系的进步息息相关,现代理论体系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等,为当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基奠,而当代成人教育实践又为现代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实践素材和经验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作为中国成人教育的优良传统,具有超时空的传承性和极强的凝聚力,是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软实力,对中国成人教育发展和中国成人教育文化建设具有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既标志着中国成人教育的特性,塑造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又规范着中国成人教育的社会行为,培养统一的文化意识,还凝聚了中国成人教育的精神,强化特定的文化传统。因此,廓清中国成人教育文化自觉的历史站位,明晰文化自觉的现实诉求,思考文化自觉的可能趋势,就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变革与文化建设最为亟迫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7.
论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对成人教育办学传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也是对它们的一种超越和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折射出办学者的精神、灵魂和教育思想,指导着成人教育的一切实践活动,决定着成人教育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我校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是“融通性、应用型、开放式”。文章阐述了我校成人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及其实践,提出了实现和深化我校成人教育办学理念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学校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最需要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在现阶段应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渗透、环境熏陶、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以人为本、选择设计、转化生成为具体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的本质问题,因其对成人教育实践的重大影响,成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中应首先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及对成人教育实践的影响建国以来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60年代到70年代对教育的本质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认识。十年动乱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传授文化知识的功能被轻观,被忽略,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扫盲工作基本停顿;农村“政治夜校”风行一时;职工教育受到摧残,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下降;成人高等教育在文革初期也陷于停顿状态,在文革后期全国城乡的“七·二一”大学和“五·七”大学恶性膨胀,高达4万6千  相似文献   

10.
在成教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普通高校要办好成人教育,既要“育才”,又要“育人”。然而,由于成教学生的特殊性,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要比普教学生要大。为此,成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培养目标、专业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理素质培训、关心体贴学生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强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发掘。提出了"强调政统精神与道统精神的整合"和"强调历史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实践精神的整合"的观点,指出重释传统文化应当抱有整合历史与现实的态度,以文化整合的新认识与方法来推进传统文化的承传,解决当今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美育资源,而实施美育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想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仅要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间接提高美育教育的水平,更好地树立高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美育教育视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根筑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要在吸收借鉴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重视这种精神的养成教育,重视深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注入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之中,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又具有现代特色的人文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党校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承担着党的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职能。但目前在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用传统文化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成人教育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成人教育有更多的契合点;当前以现代化的网络为平台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成人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模式,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成人教育的体制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在此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乡农学校集中体现了他的成人教育思想。他的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同构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传统教育哲学基本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中作用的肯定,显示出的一种不盲从、立足本土文化基础上向世界文化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气度,都对当代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耕读传家的家训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勤俭节约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中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发扬传承,更是确保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着力讲好思政课,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前提下,高校更应该强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节俭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