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安全、环保、高性能仪表对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邢台矿业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液氯罐区,高危工况下的仪表应用为实例,向业内阐述外测液位仪这种高新技术仪表的卓越性能,与业内企业共享。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今文学>一文是蒙文通晚年最重要的一篇经学论文,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该文中,他综合了<儒学五论>的主要观点,从解决今古学入手来思考经、子、史的关系,通过构建"批判儒学"来重新定位经、子、史的关系,通过对儒学根源的不断回溯来彰显今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他自觉地将治子之法与治史之法结合起来,着眼于思想与历史的互动,在儒学与诸子传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来考察儒家思想的变迁,揭示了今文学的根本精神是"革命""素王"说,今文学井田、辟雍、巡狩等制度寄寓了天下大同、万民平等的理想,从而基本上揭示了今古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经学通论》是李源澄最重要的经学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继承廖平"今古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李源澄通过定位经学的性质、划分经学的范围、明确经学的正路、区分"经"与"经说",使经学史上的"今古之争"问题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冲突的背景下,在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转化的过程中,廖平是"经学时代之结束"的标志性人物。西方地理学知识的传入对传统的"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产生重大冲击,廖平作为固守中国王道理想的传统士人,力图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创造性诠释来说明中国在地理上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在文化上,中国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优越性,中国的文化将会随着世界交通而进一步推向全球,世界文化将一统于中国的孔教。这种相当激越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后的一种思想回应。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电气火灾鉴定技术的现状,比较了各种电气火灾鉴定方法的优劣,并根据我国对电气火灾鉴定技术的科学手段和鉴定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类型电气火灾鉴定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孔经哲学发微》是廖平参加孔教会第一次全国大会前,为纪念孔子而写的一部著作.在当时传统经学逐渐被西方学科体系所消解的背景下,廖平对孔子及其经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他认为孔子经典中的“空言”、“思想”是哲学,这些哲学思想不同于历史,而是孔子为后世所作的规划.这种规划在以往的中国已经部分地实现,也必将会在以后的全球实现.廖平认为在保持“孔经哲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沟通中西”,可以实现孔教的一统天下.但廖平所构建的孔经哲学体系最终失败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观原因是由于其西学知识的局限,过度地尊孔及穿凿附会的解经方法;客观原因是当时社会转型期,传统经学处于被消解的地位,很难被纳入当时的学科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深入地分析了出现这些故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将为电力部门加强变电站设备的维护、抢修等工作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有效减少变电站设备故障抢修时间,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今文学》一文是蒙文通晚年最重要的一篇经学论文,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该文中,他综合了《儒学五论》的主要观点,从解决今古学入手来思考经、子、史的关系,通过构建"批判儒学"来重新定位经、子、史的关系,通过对儒学根源的不断回溯来彰显今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他自觉地将治子之法与治史之法结合起来,着眼于思想与历史的互动,在儒学与诸子传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来考察儒家思想的变迁,揭示了今文学的根本精神是"革命""素王"说,今文学井田、辟雍、巡狩等制度寄寓了天下大同、万民平等的理想,从而基本上揭示了今古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反省、慎独、养气、静坐、知行合一等儒家传统的修身方法,重视主体的自觉和自律,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中自觉践行,对于传统社会的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修身方法和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的借鉴意义为:通过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严格自律,谨言慎行;积极践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