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是人类长期进行并将持续下去的不懈求索。而方敬忠及其所在团队的研究工作,便是为了让人类探索的触角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伸得更远。他们的目标便是实现大型光学系统(地基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空间光学望远镜)的有效减重,通俗点说,便是给这些大型望远镜在保证使用效能的前提下进行"瘦身"。  相似文献   

2.
作为天文学领域最野心勃勃的一项计划,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于3月13日正式亮相。据称,这些设备所捕捉到的深太空信号,或许能帮助人类找寻宇宙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以往,人们只能通过光学望远镜来观测研究天体,光学波段是人类观望宇宙的唯一"窗口"。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贝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一直在离地球表面600公里远的轨道上窥视着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不过以光年也就是97000多亿公里为距离单位的宇宙中,600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哈勃太空望远镜之所以能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观看遥远的天体,主要是它躲开了充满水蒸气的地球大气层,厚厚的大气层把望远镜捕捉到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正是由于这600公里高的一眺,哈勃望远镜把原来的视线扩展到了已知宇宙的边缘,甚至能够看到700亿年前原始星系存在时发出的光。尽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安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极限,可是天文学家仍旧不满足,他们希望能看得到更远的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延伸到宇宙形成之初,这架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就叫"哈勃"之子。按照天文学理论,将近12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大爆炸,宇宙从那个时候起诞生,开始不断膨胀,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一直想看到宇宙诞生初期的状况,看  相似文献   

4.
1609年,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还在利用眼睛来观察星空的时候,此时的亚平宁半岛,一位对星空一直充满着兴趣、名叫伽利略的意大利人,无意间将一个口径只有2.5厘米的自制望远镜指向天空,看到了月球表面和木星的卫星,自此人类之前一直依靠肉眼探索宇宙的进程被彻底改变。在接下来的400多年中,望远镜的口径越做越大,探测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光学波段扩展到了几乎整个电磁波段,从电磁方式延伸到了宇宙粒子以至于新近的引力波,并且从地面走向了太空。正是这些探测方式的丰富性和探测手段的多样性,使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尤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现在已经能够跨越宇宙演化的长河,描绘出浩瀚宇宙演化的历史:从早期宇宙的微小量子涨落经引力不稳定性放大,形成了今天宇宙多样化的结构——从致密黑洞到我们居住的银河系(图1)、从星系团到宇宙纤维状的大尺度结构。借助于最先进的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测和物理理论,我们对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已经步入到了精确宇宙学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发现一些新的天文现象,而是更关注主宰我们宇宙演化的基本物质成分的物理本质和宇宙结构起源的众多物理过程。而试图理解众多起源过程和它们的物理本质,正是宇宙结构起源——从银河系的精细刻画到深场宇宙专项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假设宇宙中真有外星人,而人类有一个足够大的望远镜,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望远镜看到他们?目前在贵州的一块洼地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建造一台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预计于今年9月竣工,它背负的一个重要使命,正是在广袤的宇宙中为人类寻找同伴。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射电望远镜与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相似文献   

6.
光学望远镜的发明和演变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仰望苍穹,空旷黑漆的天幕上,群星闪耀,有时还有一轮弯月洒下银色的光辉。白天,这些景象全消失了,往往是碧蓝的天空上,耀跟的太阳撤下万丈光芒。至于宇宙深处,我们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但普通望远镜看到的也就是一些恒星、星系等,恒星、星系之外的宇宙空间还是黑漆而空旷。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宇宙面孔,对于我们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沐浴在星光下的ALMA望远镜阵列。头顶上方是南半球的银河,可以看到麦哲伦星系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即将亮相,揭开遮蔽我们视野的宇宙大幕。在过去的两年间,科学家们一直在为ALMA——"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建造新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9.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之巅建造设计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建造资金达到10亿美元,这台30米径的光学镜面将是当今集光面积最大陆基光学望远镜的九倍。目前,巨型光学望远镜计划已经被批准建造,项目提出方为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大学,其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这台巨型望远镜,科学家能够观测到遥远宇宙中正在形成的恒星,以及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等物质,甚至能洞察到130亿光年外的宇宙。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关注的宇宙"黑洞"有两类:一是恒星级"黑洞":恒星级"黑洞"是由气体尘埃等构成,它的"黑"特征是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用光学望远镜看不见;二是星系级"黑洞":星系级"黑洞"主要由恒星等天体构成,于是我们能在可见光线范围观测到它的旋涡状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关于“雨燕”2004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一个最新的、现在宇宙观测卫星中最灵敏的天文卫星“雨燕”发射升空了。“雨燕”是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是由美国宇航局、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共同开发的,耗资2.5亿美元,科学家们之所以为它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希望它像雨燕这种伶俐的小鸟一样开展观测工作。在“雨燕”的腹中,隐藏着三个望远镜:广域爆发警示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紫外线光学望远镜。当它一旦探测到太空中出现爆炸,它的灵敏检测器会立即转向爆炸发生的宇宙位置,并将其主检测仪器瞄准该位…  相似文献   

12.
将一个足够大的镜子放到离我们足够远的宇宙中去,再用分辨率足够高的望远镜对准镜子,就可以看到过去了。比如在30光年远的地方放一面大镜子,地球上发生的某个事件的光线到达那面镜子就要30年,再反射回来被望远镜接收又要30年,那么我们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就是60年前的事情。但这只是理论上可行,能不能用镜子看到过去还需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21):56-57
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一百年前,我们还只能用光学望远镜和照相干板研究天空,而现在我们能采用最尖端的科技,从地面和空间来观测宇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自其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来,共为我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年底,30米口径望远镜研制计划一发布,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据悉,它是21世纪地基巨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由美国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拿大大学天文研究联盟、日本国立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台以及印度科技部联合参与。建成后,最远可以看到离地球130亿光年的地方,这意味着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宇宙第一批形成的星体和星系。今年4月,该望远镜科学白皮书发布,中国科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为什么     
QI宇宙有边缘吗? 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的,然后慢慢地膨胀达到现在的样子。科学家认为今后它还将继续膨胀扩大。 科学家用大望远镜能看到离我们130亿光年远的天体。所谓130亿光年远,就是以光的传播由于大爆炸宇宙诞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于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的了解还极为有限,但是通过运行在太空中的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黑洞能量的一些奥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通过建立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他们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引力波证据。这一发现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以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个苹果引出的"宇宙级难题"人类对于引力的理解,始于牛顿的那个苹果。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中并没有时间因子,这意味着引力是一种瞬时传播的超距作用。根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6-I0019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个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的遥远星系图像。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获得的X射线数据,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的该星系可见光数据合成而来。图像中可以察觉出这个星系与一个邻近矮星系之间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濮季行 《世界发明》1998,(10):26-27
1995年11月,欧洲空间局一台新的望远镜红外线空间观测站(ISO)升入太空。它将揭露过去从未看到过的部分宇宙。天文学家对其寄予厚望,因它会揭示我们银河系内最小的恒星,以及掩蔽于星际尘内的遥远星系。它甚至能为我们提供机会,在宇宙辽阔范围内对正在形成的星系看上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