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的让-皮埃尔·索瓦日、英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荷兰的伯纳德·L.费林加,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成就。那么,分子机器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从幻想到现实分子机器又称生物纳米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小分子。尽管分子机器是化学领域的发明和创造,但在医疗和其他领域会有  相似文献   

2.
<正>田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我国临床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分子影像学会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医学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获得201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中国青年科技奖。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际学术奖达10人次。  相似文献   

3.
刘石磊 《今日科苑》2012,(20):76-77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至此,2010年诺贝尔三项自然科学奖项已颁发完毕。今天,我们抛开自然科学研究的晦涩艰深,来看看这些大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小事"。大奖项小错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犯"小错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科学家分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公报发出后不久,曼彻斯特大学新闻官苏珊娜·罗斯就向媒体透露,公报中显示安德烈·海姆是教授,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8月19日,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在剑桥的艾登布洛克医院于睡梦中去世,享年95岁。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58年因为对胰岛素的研究及1980年对DNA测序的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桑格被誉为"基因组学之父",是现代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我们都知道,它非常庞大,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计算机已经缩小到仅一本书大小就拥有了许多功能。然而,一本书大小的平板电脑并不是计算机的最小单位。那么,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有多小呢?一个手掌大?还是和鼠标差不多大?答案都不是。  相似文献   

6.
正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约翰·罗伯茨在2015年4月2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发表文章称,获得诺贝尔奖有10个简单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学生物。因为,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有两种,即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都发给了生物学家,这样,就会提高50%的获奖概率。2016年化学奖的回归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罗伯茨的话有其合理性。在诺贝尔化学奖116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名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人开玩笑说,小头爸爸的头为什么那么小呢,是不是他妈妈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啊?寨卡病毒究竟是何方"怪物"?它们为什么能让人的头变小呢?寨卡病毒为啥让人头变小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从2015年5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内,巴西就出生了4000个小头婴儿,医学专家称之为"小头畸形"。这些婴儿为何头颅比常人小呢?研究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这些婴儿的部分脑组织出现了萎缩的情况。医学专家表示,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靠目前的医学手段很难治愈。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只能  相似文献   

8.
正你应该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汽车比赛——因为汽车太小,用肉眼根本无法看见。201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司机将在法国的图卢兹相遇,参加世界上第一次分子机器比赛,也是世界上最迷你的比赛,参赛的车辆都是纳米汽车。比赛将测试分子机器的能力,为未来的设备铺平道路,并且扩展分子的用途,比如在人体内检测疾病、建造新的计算机部件等。微观汽车的世界这次参赛的将有五个小组,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奥地利、德国和  相似文献   

9.
<正>1665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光线显微镜发现了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从此,显微镜让人们的视野可以拓展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细胞看似十分微小,其实还包含更加细小的"零件",科学家得借助"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三个杰出代表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埃里克·白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也将于4月23日至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说到航天飞行,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小编首先想到的是火箭,因为火箭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2019年,我国将接连上演航天重头戏:"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复飞、"长征十一号"火箭将进行中国运载火箭的海上"首秀"、全年将出动7枚长征运载火箭,计划再发射10颗北斗卫星,进一步完善北斗三号系统……真是好戏连台。自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专家罗伯特·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液体火箭至今,世界各国的火箭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也在不断实现着人类"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4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洛桑大学的雅克·杜波切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约阿基姆·弗兰克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理查德·亨德森,因为他们研发出用于获取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涉及三个学科:电子显微镜是物理学的内容;研究物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属于化学的范畴;生物分子又属于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3,(23):F0004-F0004
瓦尔特·H·能斯特(德国,1864—1941年),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在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贡献,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它小得用普通显微镜都无法看得见,要用高级的电子显微镜我们才能看见。一般一粒病毒的直径只有几十纳米(1纳米=10-9米),这么小的东西质量究竟有多大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花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美国普度大学医学工程系的雷士德·巴西尔博士,最近发表了一粒天花疫苗里的牛痘病毒的质量,这个数据是9.5飞克(1飞克=10-9微克=10-15克)。也就是说,至少要堆积1万亿个牛痘病毒,才有一粒米那么大的分量。巴西尔还表示,所有的病毒质量都在几飞克到几十飞克之间。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测量出病毒这么小的质量呢? 这是因为他们研制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彼得·阿格雷和洛克菲勒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金农,以奖励他们关于细胞膜通道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从飞机诞生至今的百余年航空发展历史中,飞机的尺寸不断刷新记录,分别向着更大或更小两个方向发展。目前,人类设计并成功飞行的飞机中,个头最大的当属苏联的"安225"。"安225"翼展约88米,机长84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无霸",它不仅是体积最大的飞机,而且也是载重量最大的飞机。至于说世界上个头最小的、可飞行的飞机,只有1枚硬币那么大,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扑翼微型飞行器——"机器蜂"、我国同济大学的昆虫动力飞机,其重量均仅为数百微克。  相似文献   

16.
青衣江 《百科知识》2022,(35):21-25
<正>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琳·贝尔托齐、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摩顿·梅尔达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卡尔·夏普莱斯,以表彰他们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均来自新概念化学领域,奖项涉及两个新概念,即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点击化学也被称为链接化学、速配结合化学,是夏普莱斯在200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小单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各种分子的化学合成。2003年,贝尔托齐首先提出“生物正交化学”这一概念,它是指在生物系统中发生的且不干扰内源性生物化学过程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是人类大脑,而纳米技术正在推进分子电脑的诞生。日前日本科学家大有突破,设计出世界首台分子机器,可模仿大脑的工作原理。此发现可提供同时控制许多分子机器的办法,加快电脑运行能力,或许会让摩尔定律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落定。这个奖项一直被戏称为"诺贝尔理综奖",常常落入生物学、物理学家囊中。今年,它被颁给了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泽·斯托达特(SirJ.Fraser Stoddart)以及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L.Feringa)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黑暗中戴着拳  相似文献   

19.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是由3位大气化学家所共同获得的。这3位学者分别是保罗·克鲁岑教授(1933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现任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马里奥·莫里那教授(1943年生于墨西哥城,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舍伍德·罗兰教授(192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现任教于欧文加州大学化学系)。这3位化学家因为对臭氧层的浓度平衡机制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贡献,并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地球上空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分享了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103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20.
<正>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当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做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领域的贡献。他们的成就,可以用共同的一个词来概括——手性。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小到微观电子的自旋、有机分子,大到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大气气旋,手性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