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入了《宪法》,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和谐四川必然坚持走法治之路,必须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靠保证。要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公共权力的法制化,即依法治权。公共权力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加强公共权力的法制化,依法治权,进而实现依法治国,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靠保证.要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公共权力的法制化,即依法治权.公共权力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加强公共权力的法制化,依法治权,进而实现依法治国,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使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深入民心.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对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现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时代主题及施政方略,归纳出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和谐校园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现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时代主题及施政方略,归纳出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和谐校园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历史的发展和客观要求,必须对政府实行法治建设,在此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宣示了一系列政府法治原则,包括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2003,(6):48-4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了全面阐述。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四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内容最系统、最全面、最准确的诠释。但是,这些内容除了GDP要在20年内再翻两番是一个量…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此次会议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越临近,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就越紧迫。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法治昌明,社会清明;法治不彰,祸国殃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更凸显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只有大力弘扬依法治国理念,才能最大范围凝聚共识,形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对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进行了阐述。这给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如何不辱使命,再创辉煌,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与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社会、人民等生活等六个方面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四大建设之一,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写入我国宪法,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政治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确全面地弄清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探讨依法治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得以实施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关键在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二、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他们依法治理自己的国家。三、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四、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依法行政;改革和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五、深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体制保障。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关键在于理解其基本精义 :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其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五项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壮大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有效约束公权力,彰显依法治国平等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严格遵循这五项基本原则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为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基础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中还强调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靠法治环境予以保障;同时,小康社会的实现,又能促进法治的健全和完善。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