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缩写P.R),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组织树立良好形象,以得到公众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学校公共关系,即学校运...  相似文献   

2.
论班级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公共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班级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班级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得到班级内外公众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种班级管理活动。班级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班级本身,它的相关对象包括这个班级的全体师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学生家长和相关的领导、社团、服务组织。实现班级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班级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树立和维护良好班级形象与协调班级内外关系。实现班级公共关系目标的关键在于搞好与公众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协调自己与公众的关系,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创设最佳教育环境的一种教育管理活动。本文主要论述和分析学校公共关系的性质、特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议道路运输管理与公共关系学甄国华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一门管理学科。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使组织与公众形成双向沟通,为组织树立良好形象,并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公共关系活动本世纪初诞生于美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做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功能和手段的公共关系又重新热了起来。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拟就动态的公共关系活动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做粗线条的探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社会组织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公共关系的存在.进而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措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所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来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等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我们把它称为动态的公共关系。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一方面公共关系活动的发生基础在于  相似文献   

6.
胡晓转 《文教资料》2009,(2):171-173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利用传播沟通的手段,塑造良好形象,协调公众关系,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科学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及各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其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关系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作为现代人,只有学习公共关系,懂得公共关系,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自觉运用公共关系,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在现代社会,公共关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7.
论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找到了蓬勃发展的沃土,使之在传播信息、开拓市场、指导消费、服务经济、协调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必不可少的功用。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作为公共关系主体形象的代表,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和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开展公关活动的层次的高低、知名度的大小、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再者,就公共关系工作对  相似文献   

8.
公共关系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是协调社会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各种关系,保证事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开展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谋求组织与各相关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为组织创立一个协调的社会关系环境,来推进事业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创造一种“人和”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浅析公共关系的伦理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伦理关系。从公共关系工作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社会组织的伦理目标,旨在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共关系工作的原则是社会组织的伦理原则,保证公众利益与社会组织利益的互补、平衡,倡导平等、准确、公正、负责的伦理精神;公共关系工作的过程是伦理互动的过程,公共关系工作的结果之间、主客体之间伦理互动。  相似文献   

10.
所谓乡镇成人学校的公共关系,即作为公关主体的成人学校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沟通的方法、手段),来影响客体(公众),协调各种关系,树立学校自身良好形象的一门管理艺术。乡镇成人学校领导管理机构与一般学校不同,它兼有双重职能,融乡镇领导、协调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于一体。在乡镇政府领导下,由教育、农业、科技、经管和群众团体等有关部门代表共同组成校董事会,实施乡镇成人教育管理的职能。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区域性成人教育的管理机构,涉及方方面面,联系千家万户,有大量的统筹协调工作,要通过疏导,沟通上下,理顺关系,提供组织保障;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要疏通与村(企业)办学的关系,做好办学思想动员工作。因此,乡镇成人学校的公关要以树立形象、协调关系、沟通信息为主要目的。重视和正确运用公共关系,对于强化学校管理,发挥成校功能,搞好社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蕾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2):95-97
在公共利益的框架下来思考公共政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共管理的伦理问题。一方面,公共利益这个概念非常难以界定;另一方面,从逻辑上讲,公共政策之所以被称作"公共的"政策,就是因为需要公共利益这样的价值来评判其自身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公共政策是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同时又以公共利益为其最高目标,公共政策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公共政策过程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是在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改进了西方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了更多公共服务的要求。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期的中国如何管理公共事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新的角色转换,促进公共行政管理现代化,已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的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无疑对我国政府的公共行政变革和政府角色定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利益被蔑视、弱者权益被凌辱的严重问题,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民事公诉制度是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重要方式,其在中国的复兴,是转型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制度诉求,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我国民事公诉中的公益代表应由检察机关担任,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以保护公共利益为限。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公权的异化和传统公法文化的桎梏,导致公法保障人格尊严的功能不能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人格权立法、构建防止公权异化机制和提升人格尊严理念来实现公法保障人格尊严的功能。从个案分析入手,提出了公法之治中如何保障人格尊严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民是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得以成长。学校要实现公民培养的目的,不只依靠公民教育课程的知识传授,更需要依靠公民生活的滋养。只有过一种公共生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民。以公共生活的特性衡量和审视学校生活,学校不仅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而且因学校公共性的阙如,更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学校公共生活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照搬,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学校公共生活是一种"准公共生活",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公共性为目标的"教育公共生活",是师生自觉建构的"好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立重点高中教师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令熙 《培训与研究》2007,24(4):91-92,101
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公立重点高中也面临着教师流失的困境。公立重点高中作为中国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教师流失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对公立重点高中教师流失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公立重点高中教师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特殊历史形态,人们对公有制的认识仍处于过程之中。在现有认识面临挑战之时,应重新认识公有制的含义与内容。公有制是社会成员为了在竞争环境中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联合手段,它包括公有化水平与公有化范围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和认识媒介、参与和利用媒介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的总称。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强化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公众的人文精神,为媒介环境的改善和传播效果的改进以及民主社会进程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全民媒介素养,需要提高传播主体(“媒介公民”)、接受主体(“社会公民”)和“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媒介生态,使媒介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