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政策执行阻滞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培训政策执行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加强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是防治农民工培训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职教论坛》2013,(34):66-66
钱桃英、张胜军在《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中撰文,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培训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领域相关政策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网络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与网络结构的开放性是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在各政策主体高度互动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领域相关政策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网络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与网络结构的开放性是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在各政策主体高度互动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博洛尼亚进程政策过程反映出政策网络结构的封闭性问题。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是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是政策社群。高校、教师、学生、雇主等参与主体是议题网络。政策网络内多元的利益主体以及复杂的利益关系阻碍了博洛尼亚进程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如何打破封闭的博洛尼亚进程政策网络,促进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成为政策网络的治理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政策客体———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的阻滞现象出现。应通过政绩考核、激励机制、监督体系、农民组织建设、政治社会化机制等方面建设构建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有效规制政策执行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政策方案的角度来看,独立学院办学政策制定存在程序和内容失范现象,个别政策方案违反了信息完备、民主参与、系统协调、现实可行和稳定可调原则。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看,独立学办学政策执行主体在利益博弈中面临执行困境:对独立学院办学政策执行出现的偏差采取"默认"态度,对多元利益主体的多重政策目标冲突采取"容忍"态度。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利益方的相互博弈是独立学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过程,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利益博弈"的局面,这种博弈在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转设过程中,以产权为争夺核心的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多种博弈关系,这些利益博弈是制约当前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的严重障碍,在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中,以产权为核心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学院本身、母体高校和投资方等,他们之间的相关利益博弈是决定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实现需要满足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缓解相关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使其在利益博弈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以保证转设政策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沉疴,其发挥效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妥善处理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双减”政策自落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众多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弱化。案例分析发现,在多重利益困局下,“双减”政策各执行主体出现不同的应对策略:地方政府趋于搞“土政策”、学校选择技巧性的合理规避、家长选择“放风式”观望、教师采取倦怠性的消极参与、校外培训机构仍在寻求劫后重生。基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冲突,应更新利益观念,通过建立切实的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完善的利益均衡机制和有力的利益保障机制来破解“双减”政策执行困局。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到"差别对待"再到"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均等教育"的政策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政策文本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当前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中依然面临流入地资源有限、流入地办学规模难以预测、教育行政部门力所不及等困境.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必需协调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改革和创新户籍管理制度与高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偏差导致的政策执行失灵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社区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建构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模式,分析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问题,可以探究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困境的原因:社区教育政策滞后,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度行政化,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单一性;社区教育政采资源短缺,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利益性。因此,完善国家层面的社区教育政策,可以从政策源头上避免政策执行主体因政策模糊而出现的政策偏差。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制衡,可以改变行政化路径依赖。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利益博弈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点。这是避免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学理层面的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多元合作理论是其重要的学理基础.当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度比例偏低,培训主体各自为政,有待整合,培训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规范,培训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的整体现状.破解这些难题,需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观;需要整理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领导;需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需要多元投入,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倡导多元共治理念。减负政策作为教育领域长期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执行过程中必然吸引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政策执行具有响应全民治理号召、丰富政策执行方式、保障监管评价客观等优势。然而,不同执行主体间存在着价值分歧、执行权责边界不清、过度参与等情况,致使政策执行过程受阻、执行效果甚微。要打破多元主体参与减负政策执行的困境,需要优化政策执行环境、明确各主体的执行权责边界、完善多元参与机制和法制遵循,形成执行合力,推动减负政策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实践中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利益争锋的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本文从利益契合点的寻求、执行过程监督机制的完善和以实质正义的再审视三个方面分析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促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diverse stakeholders always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some profound factors.By seeking the common interests,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re-examin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with the real justice,we ca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can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smoothly and correctly.  相似文献   

15.
政策执行是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目前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存在一系列偏差,主要表现为:资源供给总量满足需求,但供给结构仍需优化;财政投入保障落实较好,但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教条件得到改善,但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逻辑和执行能力、多元执行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政社之间的信任关系、农村社会的环境特征是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成因。规避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偏差,应提升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力,构建协同信任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政策执行深度嵌入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导致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的产生.为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达成其目标,应构建相应的社会化机制,形成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规制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农民工培训体系中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理清这些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是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民工培训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可划分为四个层面,即核心利益主体、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和最终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主要存在委托—代理、竞争—合作、互动博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需要通过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来整合不同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主体利益,从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培训供给主体愈来愈越多元化,通过福利多元主义视角解读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实态,分析其发展缘由是为了缓解政府失灵、提高市场参与度、发挥第三部门优势,并指出明确农民工培训各个供给主体的角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家颁发若干农民工就业培训政策,所产生的效益与社会对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距较大。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政府主管部门角色错位,培训补贴政策没有与优质培训资源相结合。根本出路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角色,放弃部门利益,变革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