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大众文化与传媒》一书,在“汗牛充栋”的种种基于经验学派的、实证的传播学研究著作中,显得格外“卓尔不群”。它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几大批判学派的学术思想以及观点的梳理与点评,体现出了对传媒批判学理论本土性建构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1978—1989年间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内地的引进过程,发现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传播学引进初期的"失踪",既不是他们从未在传播研究者的视野里出现过,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学者没有读懂他们的思想,相反,传播批判学派的思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就得到了注意,并用了相当大的力气去介绍,只不过国内的学者因为从新闻理论的框架去解读它们,低估了它们真正的价值,对它们"视而不见",在传播学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相当奇特的传播批判学派"失踪"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产生的观念原因、社会环境原因,本文结合全球化的背景,对中国传播批判学派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新闻大学》2007,(3):68-73
本文回顾了2000年前批判学派在以美国式经验主义传统为主体的我国传播研究中的崛起与发展,并对2000年后批判学派尤其是传播符号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论列和归纳。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基本形成两种取向:本体论取向与方法论取向。作者提出,传播符号学总体上属于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它具有社会学所谓中观理论的特征,从而有别于经验传播学的微观考究和批判传播学的宏观叙事。最后,作者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传播符号学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1980年代中国兴起“信息热”,“信息”概念被新闻学界引入与讨论,成为沟通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桥梁。本研究基于史料提出,与“新闻”的融合并非“信息”进入新闻界的初始状态,1978-1992年间,"信息”经历了几重转型:1984年前以传播批判学派的理论视野短暂出现,此后在讨论中转换身份,实现与“新闻”、科学方法论的融合,进而推动实证主义主导的传播学在中国兴起。“信息”的转型、传播批判传统的中断与新闻改革、思想启蒙热潮息息相关,最终服务于1980年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新闻学与传播学既存在着鲜明的异质性,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加上传播学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大异其趣,这种异质性与关联性更加错综复杂。正确对待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关系,促进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独立发展与相互吸取,将有利于推动整个新闻传播学科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刘鹏 《新闻记者》2002,(1):12-14
新 世纪第一年 ,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 ,新闻理论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实践随感、政策诠释的水平 ,“新闻无学”的说法流行一时。但随着近年来新闻实践的深入和新闻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 ,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特别是在西欧,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或接近于马克思的观点)研究大众传播学的学者,多数都是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成员,或是赞同和支持批判学派的学者。尽管当前在西方,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大众传播学还远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章为数不多,突出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和观点,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下面分国家予以简单介绍。(一)法国在西欧,以至在整个西方,法国的传播学研究比较活跃,而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者也在发表意见和文章,他们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课题,和法国其它的传播学流派展开争论。法国传播学界曾长期研究传播媒介的机构问题。从60年代至70年代末,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左派”的传播学者,和被称为“新右翼”的传播学家,都集中对法国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了“政治批判”,他们围绕  相似文献   

8.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12,(1):64-66,70
西方媒介批评流派(Genra of Media Criticism)与西方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不同的概念,人们往往混为一谈。西方批判学派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学学、传播学等学科,泛指在否定以往学说基础上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多属于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批判传播学否定传播学经验学派,创立了交往行动理论、媒介话语理论、符号编码理论、文本叙事理论等,建构了一套欧洲传播学学说体  相似文献   

9.
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实用色彩的美国经验学派将传播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分析上,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他们直接或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引起了另外一种研究路径——源自欧洲的批判研究的兴起。活跃在批判舞台上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两者存在不同的研究取向和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两个学派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交融过程等方面的梳理,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三个时期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学界中,为了简明起见,一般将西方传播学思想分为两大学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又一种传播思想不断的引入与介绍,区别于传统媒介思想的“第三学派”——媒介生态学开始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传播学研究领域里,以研究方法划分,大致有两种流派,即: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传统学派因其理论基础,又可称为自由主义或多元化理论;批判学派则以马克思主义或所谓新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框架。由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两种流派对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传播者、媒介...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引进大陆已经20多年,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为了使作为舶来品的传播学进行本土化,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开始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注意批判学派从欧洲向北美的扩散,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  相似文献   

13.
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 ,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 :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 ;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 ,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 :自由主义 (现在的新经济学派 )、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 ,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15.
学术翻译是学术的延伸,且与某一学科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一鳞半爪的西方传播学译文到系统介绍传播学知识的译著,再到气势恢宏的煌煌译丛,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呈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学科版图的依次铺排,见证了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等对传统的经验学派这一主流范式的冲击,有效拓展了传播学的学术空间,也促发了新知识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蒋艳芳 《新闻知识》2006,(11):26-28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1]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当属劝服理论。西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p e r s u a s i o n),又译为“说服理论”,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研究。最早对劝服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并卓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霍夫兰(1912-1961),他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17.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18.
吴雷 《今传媒》2014,(12):51-53
美国语境下的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个富有争议的概念,本文首先从西方传播学语境中批判学派的源头和主要流派的身份认同出发,分析了欧洲传播学批判学派内部的重大分歧;再对美国主流传播学建立到批判学派构建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构建是意识形态价值选择的结果,是冷战思维下文化殖民的战略选择;然而,批判理论的批判立场毕竟是颠覆美国立场的价值体系,不符合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如今,本身无法自成体系,现在又很少有人再继续为其构筑理论体系的批判学派,失去了本来的意识形态价值,重新被主流传播学研究所冷落,不得不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20.
杨铮 《新闻爱好者》2008,(12):45-46
一、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构连 在国际传播的博弈中,每一个国家的传播都是为本国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国家利益和各自的意识形态是指挥国际传播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尽管各国记者都标榜自己的新闻客观公正,但对政治新闻的不同报道,往往暴露出客观公正只是各自意识形态下的认识尺度。这一点,已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得以印证,即:传播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新闻也不是对现实的客观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