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客观上,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投稿时,系统考虑期刊吸引力情况,包括期刊声望、期刊服务(投稿服务、审稿服务、出版周期、用稿机制、读者群);主观上依赖于学术期刊编辑团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包括主编、编委与编辑的主体性,并例举国内外顶级期刊案例进行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刊启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刊约定:凡向本刊投稿,投稿两个月未获本刊用稿或改稿通知者,作者可另投他刊。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重庆维普中文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学术期刊用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口诛笔伐,而对如何有效地建立新型学术期刊用稿制度,一直没有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笔者结合自己的办刊实践认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参考国外学术期刊的稿件评审制度,结合我国学术期刊以"三审制"为主体的编审工作的传统,利用现代科技,对学术期刊审稿工作以编审分开、匿名评审为主线,进行根本性改革,这是建立学术期刊新的用稿制度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重视期刊"稿约"增强编辑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期刊编辑的观念中,"稿约"无关紧要,笔者抽查了150份科技期刊,发现刊登"稿约"的很少,有的常年在封底刊登(如<编辑学报>),有的不定期刊登(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的从创刊号起就没有刊登过;除了使用"稿约"外,"征稿启事"、"征稿简则"、"本刊启事"等名称比较常用,极少数则用"告作者"、"版权声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等名称来替代;"稿约"的内容也极不完整,大多数只是介绍刊物栏目设置,及对论文的字数、格式、参考文献、文献著录规范要求等;"稿约"刊登的位置有的在封三,有的在封四,有的利用期刊中的补白位置见缝插针."稿约"具有帮助作者了解刊物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提高作者投稿的针对性和命中率的作用,但只有这种作用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反思学报的理念、宗旨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 《编辑学刊》2005,(6):55-59
我国的学术期刊可以依其主办单位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及各省市的科研单位或研究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是各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报.两者相比较,在刊物数量与发行总量上,后者所占比重明显大于前者;但在学术质量与社会影响方面,后者却还没有相应显示出领先或者媲美于前者的优势.造成这种差距的表层原因,可以归咎于两者的稿源质量与用稿编审机制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可是,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根源,却不得不重新反省表面上看来并无二致的学术期刊的理念、宗旨与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刊不退稿,请您自留底稿。向本刊投稿两个月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置。●向本刊投稿必须是著作权人或依法享有该作品发表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发生,该行为人必须依法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建设网站是其网络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学术期刊网站可以使读者通过网络了解到刊物的详细信息及刊载论文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在线编辑管理系统在线投稿、审稿、查稿和编辑,对扩大刊物的  相似文献   

8.
禤胜修 《编辑学报》2007,19(5):342-344
科技学术期刊的稿约、栏目设置、规范性标注、荣誉标注、编辑风格、印刷质量等附加信息影响作者的投稿取向,对提高来稿质量具有导向、指导和警示作用.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重视附加信息对提高来稿质量的作用,规范附加信息的标注设计.  相似文献   

9.
来稿启事     
《中国广播》2011,(2):79-79
尊敬的作者: 衷心欢迎并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中国广播》杂志的关注和支持。为进一步方便大家投稿,规范用稿,请在您投稿时按照以下《投稿须知》要求的格式、规范撰写稿件,并投送给我们。因编辑人手有限,对不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今后不再采用,请您谅解。  相似文献   

10.
来稿启事     
《中国广播》2011,(4):84-84
尊敬的作者: 衷心欢迎并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中国广播》杂志的关注和支持。为进一步方便大家投稿,规范用稿,请在您投稿时按照以下《投稿须知》要求的格式、规范撰写稿件,并投送给我们。因编辑人手有限,对不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今后不再采用,请您谅解。  相似文献   

11.
举凡公开发行的刊物和其出版社,在投稿须知或稿约中均有一稿不得多(两)投的规定。这几乎是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尽知的。然而,这类问题还是屡有发生,处理起来很是麻烦、棘手。笔者拟提出下述问题共同讨论,以求得到一致的认识,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统一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学术洞察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数都是不好不坏、在低层次上重复之作.其中缘由,一方面是当前社会职称评审、晋升任职考核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作者庸俗的治学行为等原因所致;另一方面则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缺乏对科学事业的责任感,缺乏从大量投稿中遴选出高质量文章的学术价值判断或洞察的能力.前者属于社会制度、作者治学态度等问题,它是编辑部外部的问题;后者则属于办刊人的办刊能力及修养问题,它是编辑部内部的问题.办刊人的办刊能力,是决定学术期刊办得好与坏、能否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拟就当前学术编辑的学术洞察力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引起学术期刊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启事     
一、《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将开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自2008年6月15日起,作者可登录本刊网站(www.ztxb.net.cn)进行网上投稿,并可随时自行上网查看论文审理意见和用稿结果。二、本刊2008年起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给付。有作品不希望录入  相似文献   

14.
马英 《新闻传播》2014,(3):39-40
在编辑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供需"矛盾:一方面很多通讯员积极地写稿、投稿,却常常为投稿杳无音讯而烦恼;另一方面作为编辑,常常为没有合适的稿件而伤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高通讯员的投稿命中率,结合报社来稿和用稿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张祥合  王丹  赵莹莹 《编辑学报》2017,29(2):155-157
充足而优质的稿源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根本.文章从作者角度分析投稿过程中的认知和投稿取向,包括对稿件内容水平的认知、对发表时间的要求、对期刊的认知程度、期刊层次以及投稿体验等5个方面;从编辑角度有针对性地从突出自身特色、提高稿件处理效率、强化编辑服务意识、加强期刊宣传、熟练掌握现代编辑手段方面提出了如何争取优质稿源从而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5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规范投稿与用稿行为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本世纪,我国创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达百余种,发表过论文的作者数万,读者群就更加庞大了。编辑与读者、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繁荣图书馆事业,但由于场所、机遇等制约,三方的交流不多,公开交流更是寥寥。在今天某...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作者信息著录过多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红波 《编辑学报》2004,16(1):74-75
结合科学社会学原理,分析作者信息过多在刊物选稿、作者投稿、读者阅读,以及期刊订阅和编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认为无论作者信息可产生多么重要的附加价值,学术刊物都必须以保证学术质量为其一切工作的前提,增加任何有碍或影响评判其学术质量信息的做法都与科学的精神、原则及学术期刊的宗旨相背离.提出了有关作者信息著录的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发表稿件的数量看多产作者的投稿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 《编辑学报》1999,11(3):151-153
通过计算机信息检索, 对多产作者的投稿行为进行分析,并获得若干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结论, 如根据相关文献的作者进行检索的效果, 向某刊物投稿的作者再次向该刊投稿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9.
凡给报社投稿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或都能够发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高见报率呢?现在企业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以销定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稿,也就是说,通讯员在投稿之前,除了在稿件质量上狠下些功夫外,还要对各家报纸进行分析研究,看其设些什么栏目,喜欢哪方面内容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20.
钱元俭 《编辑学报》1995,7(4):213-214
稿约,顾名思义是报刊编者与作者间就投稿事宜达成的约定。是编者为保证来稿的基本质量事先提出的对来稿要求的通则。作者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该刊稿约并愿意执行其规定。因此,稿约是编者联系作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虽然未见有权威机构对科技期刊的稿约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事实上科技期刊的稿约早已有其约定俗成的内容、形式和发布方式。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