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吉林大学在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化学科学教育和科研重要的基地之一,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化学家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传统,今天这里活跃着一支年富力强的青年科研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35岁,然而却承担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工作。他们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就,这就是以冯守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创新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2.
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的几个前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无机合成化学前沿研究的意义,国外发展动向,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差距。介绍目前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的前沿问题:(1)新合成反应、制备路线、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2)极端条件下的合成路线、反应、方法与制备技术的基础性研究,(3)仿生合成与无机合成中生物技术的应用,(4)绿色合成与(5)分子(晶体)工程等。  相似文献   

3.
分子筛与稀土催化剂的基础研究是“七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共分为11个课题,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和大连化物所共同承担。本项目研究工作于1986年7月开始,1990年12月结束,1991年4月结题验收。各课题圆满完成了研究计划,取得了一批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共发表论著408篇,会议论文290篇,申请专利17项,获国家、省市部委级奖励15项。本文简介了各课题研究成绩概况。结合本项目研究任务的完成,培养了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44人、硕士研究生185人。与美、英、德、法、比等国在学术和人员培养方面进行了交流。“八五”期间,新分子筛催化材料与催化剂基础研究,稀土催化剂催化特征研究两课题已分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4.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物理有机、金属有机及大环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游雪晴 《科协论坛》2007,(11):35-36
在2006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那个中等个子、满脸笑容、快言快语的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教授,科大“无机合成与纳米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谢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基金》1995,9(1):42-43
中科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教授及其研究集体完成的“钼、铁、硫等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研究项目,获得了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卢嘉锡及其研究集体对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尤其是钼硫、铁硫、钼铁硫等簇合物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合成出类立方烷、双类立方烷、线型和三角形等多种结构类型的过渡金属簇合物200多个。通过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总结出若干类型簇合物的化学特征,并采用多种谱学实验手段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能,同时选择某些有典型意义的簇合物对其化学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5-556
大连化学物理所田志坚、张维萍、徐云鹏研究员等,采用离子热法合成出一种新型超大孔磷酸铝分子筛。结构解析和组成分析表明,其为20元环超大孔的-CLO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大孔径结晶磷铝分子筛。这种新型分子筛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名称命名为DNL-1(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Number 1)。  相似文献   

8.
2011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正如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所指出的:“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合成化学则是化学的中心。”100多年来,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物质和合成材料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此篇文章为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奎岭研究员所撰写(原文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本刊略有删节),它为“化学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这·国际化学年的主题做了最好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他,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化学系;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6~2009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09年,以副教授身份进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新能源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特别是光伏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30余篇。成长之路上,他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0.
张慧卿  刘新庄  郭倩玲  张杰 《青海科技》2022,(4):192-198+202
文章对分子筛催化材料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具体介绍了分子筛从微孔、介孔、多级孔,到核壳结构、纳米、共结晶和手性分子筛,以及各种特殊结构分子筛的发展脉络。从分子筛早期的合成和应用方面看,国内的各类型分子筛的相关研究水平,基本上是跟在国际研究的步伐之后,大约晚十年左右的时间。随着国内学者对于分子筛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新型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筛研究方面,国内和国际分子筛催化材料的研究水平已经较为接近。目前分子筛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环境化工、电化学等领域,未来更是会向着医学、新能源、纳米滤光片、光子器件、封装、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1.
常压下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在常压下来制备MCM-41介孔分子筛,并以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作为探针反应,考查制备条件对所制备的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专家简介:汪大洋,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际胶体界面科学领域知名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98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汤心颐、李铁津、白玉白教授。1999年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David C.C.Lam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赴德国马普胶体界面所Helmuth M?hwald教授领导的界面部工作,先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51年大学毕业后迄今,一直从事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工作。曾做过有机硅化学和有机硅高分子、耐高温高分子、杂环化学、环芳烃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有一定的建树。下面只列举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合成化学又在化学中起着基础和中心的作用。100多年来,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物质和合成材料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1世纪,合成化学将继续发挥强大的创造力,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并拓展与其他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绿色过程将成为合成化学的主题,未来合成化学不仅要为解决现有的和预期的全球性的资源、能源、环境、材料以及食物和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新的贡献,而且有责任改变其在公众中的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15.
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近几十年来,它作为一种化工新材料发展得很快,应用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石油的炼制和石油化工方面作为工业催化剂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分子筛催化剂的组成及应用前景,并对分子筛的性能做了详尽深入的概述和归纳,同时对新型分子筛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微波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化学药物合成当中,与传统化学药物合成阶段的加热方法相比较,微波技术的效率等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化学药物合成领域,微波技术必将展现出无穷的潜能。在化学制药阶段应用微波技术具备操作便捷、提升研发成分、降低化学药物合成成本以及降低污染等优势,所以微波技术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1960年8月,我从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稀有元素专门化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地处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从事盐湖中稀有元素研究工作,我的工作直属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  相似文献   

18.
高倩 《科技风》2013,(7):17
无机合成又称无机制备,合成新的无机物及研究新的合成方法是其主要任务。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多个领域不仅研究有所进展,也带动了我国化学工业、科研的发展。无机合成与制备研化学研究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多突出性的进展,无机合成化学研究在无机化学中的材料和固体研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近些年来配位和固体材料化学方面开辟了很多重要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无机合成与制备研究进展,来表述下现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进展成就。  相似文献   

19.
秦庆明,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作为优秀海外人才于2012年3月回到吉林大学继续从事医学及植物病原菌-寄主互作分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是吉林省高层次  相似文献   

20.
张树球,男,1 943年生,汉族,广西容县人,生化教授,1967年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学(医生)工作十年,然后,在右江民族医学院执教生物化学专业.1984年开始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