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体能女大学生亚极量恒负荷后代谢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对普通女青年代谢特征的影响 ,对体育系和生物系女生 70 %最大耗氧量 (70 % V· O2 max)强度下跑台运动 2 0 m in前后的血乳酸 (BL A)、血糖 (BG)、乳酸脱氢酶(L DH)、异柠檬酸脱氢酶 (ICDH)活性进行比较。结论 :在相同的相对负荷应激下 ,体能较高者生理反应较小 ,无氧供能比重较低 ,运动后 BL A较低 ,静息及恒负荷后 ,2组间血糖、血清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 ,说明用这些指标衡量机能水平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松针提取液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松针提取液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安静组和训练组,两组又分设对照组和松针提取液组。服药组小鼠短期连续服用松针提取液8g/kg·d,20天后小鼠游泳1h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A)、血尿素氮(BUN)等指标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服药组小鼠短期连续服用松针提取液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血乳酸(LA)和血尿素氮(BUN)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提示松针提取液能够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表明:V_(AT)强度下的血HL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体能高者血清HL水平较低;V_(AT)强度运动可引起血清LDH、ICDH、SDH活性显著升高,且升高幅度与酶种类、体能水平有关,升高的酶活性的恢复也与体能有关,提示对不同训练水平的人进行V_(AT)强度训练时机体的全面恢复需要不同时间以及使用血清酶指标评价运动后机体的恢复情况时应该全面和慎重;静息时血清ICDH活性与以千克体重吸氧量表示的V_(A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5),血清LDH活性与V_(AT)未发现相关,说明LDH在决定V_(AT)大小方面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 1 7例体育系女生和 1 4例生物系女生 70 % VO2 max恒负荷前后体内血乳酸 (简称 BLA)和乳酸脱氢酶 (简称 LDH)含量。结果表明 :体育系女生在恒负荷后体内的 BLA浓度明显低于生物系女生 (p<0 .0 5) :LDH在恒负荷后含量明显增高 ,但两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 70 % VO2 max后 BLA含量有明显差异 ,这主要是体育锻炼使机体机能改善 ,有氧代谢能力和耐乳酸能力提高 ,从而为体育系的体育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同龄大鼠代谢终产物乳酸(lactic acid)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结果:经过8周的跑台运动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氧、有氧训练组大鼠血乳酸水平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无氧组的LDH活性值显著升高(P〈0.01),而有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无氧训练组组内第8周与静息值相比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有氧训练组组内LDH活性始终无明显变化。经过8周的训练,无氧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有了很大提高(P〈0.01),组间组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氧组肌酸激酶的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无氧组变化较小;对照组几乎无明显变化。结论:经过8周的跑台训练后,两种训练方式均有效提高了大鼠的血乳酸水平。不同方式的跑台运动训练后,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变化出现在无氧组中,显示无氧组的运动强度更能刺激大鼠血清LDH水平。两个训练组大鼠血清CK值,横向组间比较和纵向组内对比均出现显著性变化,表明大鼠血清CK值对运动负荷量比较敏感;无氧组横向组间比较和纵向组内对比,均比有氧组有更显著的变化,表明大鼠血清CK值能够反映运动负荷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松针提取液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松针提取液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将松针提取液分 3个剂量组 ,即 4 g/kg·d ,8g/kg·d ,12g/kg·d给小鼠灌胃 ,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2 0天后小鼠力竭游泳造成疲劳 ,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乳酸脱氢酶 (LDH)、血红蛋白 (Hb)、血乳酸 (LA)、血尿素氮 (BUN)等指标。结果 :8g/kg·d组为最佳用量 ,12g/kg·d组无明显优势 ;SOD和LDH的活性、Hb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 ,LA和BUN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松针提取液具有抗疲劳作用而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过程中,运动员安静时血清酶的变化规律.方法2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高住低练组和低住低练组,每组10名,分别测定运动员在此过程中安静状态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结果在高住低练的初期,运动员血清CK、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住低练4周后,血清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可连续到高住低练后2周.结论提示运动员在2 500m高度进行4周高住低练,机体对缺氧负荷和运动负荷的适应后,能降低由于运动引起的血清酶活性的升高,对防止肌肉组织的损伤和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19名非训练男性受试者比较运动中血乳酸增加的4项指标与有氧能力和12分耐力跑成绩的关系。四项指标如下: 1.乳酸通气阈(LT):即在递增负荷试验中血乳酸开始增加高于安静水平时的摄氧量。 2.乳酸通气阈1(LT 1):血乳酸超过安静水平1mM/L时的摄氧量。 3.乳酸勇气阈2(LT 2):血乳酸(?)M/L时的摄氧量。 4.乳酸积累时象(OBLA):血乳酸达4mM/L时的摄氧量。以上四项参数和最大摄氧量(VO_(2max))分别是14.5±3.7,22.5±4.3,22.2±4.5,30.2±5.2,36.0±5.1毫升·公斤~(-1)·分~(-1)。12分跑平均距离为2356±160米。试验结果是: 1) 各乳酸参数(LT、LT 1、LT 2、OBLA)彼此高度相关。 2) 所有的乳酸参数与VO_(2max)及耐力跑成绩高度相关。 4 项参数中,LT与VO_(2max)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是:LT是表示机体有氧能力和耐力水平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9.
整体有氧耐力主要依赖于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在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上用人体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乳酸性阈值(Vo_2LA)或无氧代谢阈(Vo_2AT)作为其最可靠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在运用上需要高级精密的仪器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测试方法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的代谢产物堆积,使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性趋于失调,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酸碱平衡紊乱,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受到干扰,因而使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本文将着重对家兔运动时血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乳酸脱氢酶(LDH)和乳酸(LA)浓度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检测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血浆儿茶酚胺阈、乳酸阈(T_(LA))通气阈(T_(E))之间的关系。6名自行车和6名越野跑运动员于两种测诚装置(跑台、功率自行车)执行渐增负荷运动测试。自行车运动员跑台和踏车运动时O_2max分别为64.6±1.0,63.5±0.4ml.kg。min~(-1),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跑台运动时T_(LA)和TE的运动负荷(%O_2max)较低。越野跑运动员测试结果相反,踏车运动时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较低,踏车和跑台运动中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分别为60.0±1.7和75.0土4.0%O_2max。测试中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与T_(LA)变化趋势一致(r=0.974±0.0007)而与训练形式或训练状态无关。T_(E)与T_(LA)变化较高相关(r=0.86)但不如T_(LA)与血浆儿茶酚胺明显,推测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儿茶酚胺变化与T_(LA)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果发现,运动开始后,三组受试者的VO_2皆为逐渐增加达到稳定状态,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氧亏、血乳酸的变化皆为有训练者少于无训练者,耐力训练者少于速度训练者。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与VO_(max)相关(r=-0. 732),氧亏与VO_(2max)相关(r=-0.608),血乳酸的变化量与VO_(2max)相关(r=-0.495),提示恒定负荷稳态运动时,VO_2动力学反应与机体的训练适应有关,其主要指标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的大小,反映个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可做为评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并建议以VO_2半时反应时间间接推测VO_(2max)。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第 9届全运会决赛的安徽省散打队 1 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应用血乳酸 ( BLA)、血红蛋白 ( HB)、红细胞压积 ( H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碱性磷酸酶 ( ALP)、尿素氮 ( BUN)、血尿酸 ( UA)、血肌酐( CRE)、乳酸脱氢酶 ( LDH)、线粒体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酸 ( ASTM)、肌酸激酶同功酶( CKMB)、α-羟丁酸脱氢酶 ( HBDH)、肌酸激酶 ( CK)、声光反应时等生理生化指标 ,对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的运动强度、运动量、机能状态、心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等进行了监测、诊断和评定。结果提示 :以上生理生化指标对散打赛前的训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男性大学生短时间力竭运动前后不同时刻血清GH、BG和LA的浓度。结果显示:短时间力竭运动后即刻BG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 01);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时BG浓度与安静值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BG浓度呈恢复趋势;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时血液LA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 01),运动后60min时LA水平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 05),呈恢复趋势;短时间力竭运动后血液LA浓度的变化与GH浓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 83,P<0 01)。研究认为,剧烈运动后血液LA水平与GH水平所表现出的相关性有可能是两者与运动强度的相关,安静时低BG所引起的GH分泌增多取决于中枢对BG代谢的利用性,而非血液BG水平。  相似文献   

15.
观察长期从事排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5年以上排球运动员和本科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分别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腰椎、股骨颈、股骨Ward区、双侧前臂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训练组腰椎(L2-L4)、右前臂和髋关节区骨密度峰值明显增加,与非训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静息状态下两组血清T、COR、PTH、BGP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从事排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身体骨密度,但安静状态下对血清睾酮、皮质醇、甲状旁腺素、骨钙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000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min70%v.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V.O2max、V.O2max、3000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V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000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V.O...  相似文献   

17.
在游泳训练中较流行的手段是控制呼吸频率法(CFB),其原意为模仿高原训练,因为后者可增加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外周组织毛细血管的密度及肌红蛋白的含量。为了检验CFB的实效性、Sharp RL等人对6名无训练男性大学生以无呼吸频率限制(NB)和呼吸频率为10b·min~(-1)(CFB的3种负荷运动形式[①比LAT(比安静时血乳酸浓度高1mm)低10%VO_(2max);②LAT;③比LAT高10%VO_(2max),每一负荷运动8分钟)的对血气、血乳酸浓度(LA)和代谢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用NB和CFB进行3种负荷运动时VO_2和LA无显著差异。血中H~+浓度CFB显著高于NB。PO_2、NB与安静时无显著差异,CFB则有显著下降。PCO_2、NB平稳下降与安静时有显著差异,CFB则是先下降,然后再回升到与安静时无显著差异水平。这说明CFB并不能充分地限制有氧代谢,LA的数据也  相似文献   

18.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采用不同训练手段,以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依据进行水球运动的科学训练.研究对象和方法:以18名广东省男子优秀水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8h、运动后24h和运动后48h进行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BUN)的测定.研究结果:(1)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引起CK活性变化明显大于长时间的有氧训练;(2)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后LDH升高(P<0.001);(3)训练后GOT活性变化以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较为明显;(4)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BUN明显升高,运动后24h BUN均能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了CK活性增高不仅与运动持续时间有关,而且与运动强度和肌肉疲劳有关,可作为力量训练的评定指标;血清LDH可作为无氧训练的评定指标;BUN可作为评估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疲劳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有氧强度训练组(T1)、无氧强度训练组(T2)和对照组(C)三组,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跑台运动,检测大鼠血清和骨骼肌中糖酵解能量供应系统和有氧氧化能量供应系统限速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磷酸果糖激酶(PFK)和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等.结果表明,经过9周的跑台训练,T2组血清PFK活性从第6周开始升高,第9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T1组活性从第9周开始升高;两个训练组大鼠腓肠肌中PFK活性有所增加,与时照组相比,T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1组血清IDH活性从第6周开始升高,第9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T2组则无显著性变化;两个训练组大鼠腓肠肌中IDH活性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1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组血清SDH活性在第9周开始显著性升高(P<0.05),T1组的腓肠肌中SDH活性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得出结论,长时间运动训练,能提高大鼠血清和骨骼肌限速酶活性或含量,并且与运动性质相适应,即进行耐力训练者,有氧代谢酶活性提高明显;而进行速度训练则无氧代谢酶活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