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小学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北师大版新数学教材抓住了“智慧、双手与心灵”这三者和谐发展的实质,有效地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发展性领域的目标,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本文就该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构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开放情境内容生活化是发展性教学的基…  相似文献   

2.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3.
刘莉 《甘肃教育》2011,(20):78-78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强调:“教学任何科目,绝不是向学生心灵中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要教学生如何思维。”初中化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1研究起源和研究问题 2003年,范良火博士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对数学教师如何发展自己的教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研究的对象来自芝加哥大都市区三所最好的高中的数学教师.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知识存在不同的来源.相对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以及“在职培训”是教师发展其教学知识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的行为。一段精彩的导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导入方法不外乎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和讲故事等“万用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心灵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音乐课可以更多地针对“音乐”的特点来进行导入,而我们的音乐课似乎正在遗忘这一点。1.旋律导入法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古今中外,有…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胡慧明 《江西教育》2004,(20):18-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讲课时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情”,以情感人。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真诚而热烈的感情极易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心灵的交流与共鸣。古罗马有个诗人说得好:“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你首先已被打动。”如果教师讲课时充斥着生硬冰  相似文献   

9.
张同洋 《中学物理》2012,(10):36-37
美国学者波期纳提出一个人在学习中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他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之则活,思活...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明确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其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所拥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彬 《中学理科》2007,(7):70-7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充分发挥出来.”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沈力军 《教书育人》2000,(15):48-48
1.学生如果是个“容器”的话,全凭老师“灌”,这多年也该贮存了不少知识了。可某些同学的知识哪里去了呢?还是由于这容器中还有封闭阀门的阻隔,我们压根儿就没灌进去?鲁迅曾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在培养一个学生成长的进程中,师生相伴,十载寒窗,做教师的,究竟有多少心血、多少劳动是“不在其中”的呢? 2.如果你的学生是那样虔诚地听从你的指教,毫不怀疑地照搬你的现成的答案,不越你“雷池”一步;那么,面对他们渴求知识的、对你信赖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秦文玲 《职教论坛》2002,(18):51-5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感情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必然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确信教师讲授的真实性、正确性,教师的要求也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要求。所以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切实注意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树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下述“三多”“三少”,创造出有感情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一、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怒色快乐的笑容是室内的阳光,英国十七世纪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说过:“你要他的心灵接受你的教…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他的这段话是对启发式教学正确性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教育家贝尔纳曾说过:“理科教学不仅要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法亲身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现在的科学教学正在后一方面失败得最为明显。”所以,  相似文献   

18.
黄虹 《湖南教育》2002,(21):35-35
课程改革要求有开放的课堂教学,也就是学生在课堂内要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善于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情感。为此,教师应该掌握开放课堂的方法。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往往开始于疑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再加上他们心灵纯洁,没有顾虑,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会无拘无束地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如在教“认识人民币”时,学生会好奇地问:“为什么人民币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感到失意且失去进取心的时候,如果听到贝多芬的音乐,那种大气磅礴.使人的心灵得以升华,使精神得以振奋: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听到莫扎特、施特劳斯那以恬静典雅为创作手段的音乐时.那音乐溶入心灵,使我们暂时空虚的心灵得到充实。  相似文献   

20.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都喜欢用数学语言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情或道理.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A一x+y+。”的数学公式来揭示他成功的秘密.他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代表少说空话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回答什么是“天才”时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文f川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好比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对他的学生说:“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