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倡导民主的氛围,呼唤权利的回归,主张把时间和课堂交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落实和体现上述精神,有的教师上课时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内容的规范,不着边际: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毫无目标;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也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哪一章就读哪一章,喜欢看哪一节,就看哪一节;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相似文献   

4.
师:我们在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中,已经领略了“架子十足”和“海军上将派头”的两只鹅.这节课我们去瞧瞧老舍先生家的猫。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哪两个不同生长时期。  相似文献   

5.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走出高投入、低效益的困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之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王京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现把这节课介绍给大家。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草原》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生:介绍了作者初次到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板书:景美人亲)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景美”这一部分。(出示草原挂图,看图想象草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来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段中哪句话向我们概括地介绍了草原景色的特点。(生读课文)生:“一碧千里,而并不…  相似文献   

6.
一次试教     
一次试教袁微子第二节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两段.现在咱们再学下去。先请一位同学往下念,谁来念呢?生:(读,从“过了一星期”到“……神经学”)师:停,刚刚学习了两段。大家学习鲁迅的文章,要懂得该怎么来读,现在咱们来看这一段。这一段想让同学自己来读一读,读...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近期连续听了几节语文评优课,课文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戈特的小说《窗》。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读后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类似这句话的表达在其他几位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过,在很多公开课上似乎也很盛行。它体现了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学生理答的自主性,体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是,"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的教法也有很多不太妥当的地方。一、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同时,可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感知1.导读:“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是呀,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植物妈妈有办法吗?齐读课题。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的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然后小组交流。二、赏读悟趣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抽说时相机追问:(1)“降落伞”是什么样的?仔细看插图。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板书:风力吹)…  相似文献   

10.
潘望娥 《江苏教育》2007,(14):15-15
这是一节公开课。 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认真读,大声读,遇到生字画下来看着后面的注音读一读。读完了检查。先检查生字读音,后描红、临写,还要讲评。  相似文献   

11.
曹静 《学子》2012,(11):61-62
一、引读之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  相似文献   

12.
陈今晨 《江苏教育》2008,(12):49-49
课改以来,不知是从哪节观摩课开始,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老师类似的话:  相似文献   

13.
先说两个小故事。其一:教研组一位同事上课,笔者随堂听课。生字教学这一环节完成了,看来效果还不错。突然有个学生举起手说:“我还有个字读不准。老师,‘晴天’的‘晴’读qin还是读qing?”同事一愣,旋即答道:“不是叫你们课前预习就要把字音读准吗?”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读代讲,凸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教师引入课文,出示预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随后学生在质疑中提出了“为什么山区人民用杜鹃花来比喻这位教师”等6个问题,教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品读。)师:好,同学们,谁愿意把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大家听?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第14小节。(生读)这里写老师为小女孩所作的奉献,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师: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其他小节吗?生2:令我感动的是第19小节。(生读)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她像一朵山区人民喜…  相似文献   

15.
《科利来的木匣》一文通过柯利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一切事物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突出重点,释疑解难,扶中有放。一、课堂自读,突出重点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课文哪儿节写柯利亚理木匣?哪几节写柯利亚挖木匣?哪一节写科利亚受到启发?2.自学生字新词。①读准字音:匣卜i6)科伙副量(h勾)箱(xidn)德(d6)倍山&i)②辨析字形:‘“巨匠区”;“哩理埋”;‘箱相想”;“倍培…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复习生词,掌握生词的读音,复习“得”的读法。   2.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 4节。   教学重难点:目标 2、 3。   教具准备:   灯片 3框,录音带一盒,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查词语:植物、知识、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许许多多、四海为家   2.查多音字“得”的读法,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  相似文献   

17.
桂婷 《湖北教育》2006,(11):34-37
●片断一 师:自由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现在的花园变得怎么样? 生1:寒冷。 生2:没有一点儿生机。 生3:荒凉。 师:是呀!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你们从哪句话中读出了冬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上课伊始,教师经过一番课堂预热,引导学生先认真地自由读了一遍课文。大约3分钟后。)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读、联、比、练:政治课教学四环节徐廷坤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过程,也是师生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渐渐深化的过程。在较长时间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探索出“读、联、比、练”四环节教学法,让学生从“读、联、比、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读”,...  相似文献   

20.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第二课时)内蒙陈杰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2.指六名同学每人读一句,连句成篇。二、分句讲读,重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1.第一句:①指名读,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