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多年后,回头看看自己最初接触“新闻学”的那段求学时光,有许多感慨。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在媒体工作,但几年下来,学新闻出身在单位并无多大优势。古文国学修养没有中文系深厚(当时许多古代文学基础课新闻系学生未学),似乎后劲不足;碰到有关法制题材,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三年来,新闻工作在不断发展进步。实践终将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近来关于新闻学理论问题的议论也多起来了。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不少新闻业务机关开始注意新闻理论研究,这使我们对新闻学的发展平添了极大的希望。这是新闻学得到了较多的承认的一种表现。原来,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似乎不那么被普遍承认。在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中都曾有过“新闻无学”的观点,有的甚至断定新闻学不可能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可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华书店数度巡猎,终于在一个溽暑骄阳的下午购得了一本第二次印刷的《新闻学核心》。在学术类、理论类著作出版难,经销发行难,再版更难的情况下,《新闻学核心》的再版重印,无疑是这一常理中的悖论。内心的惬意、爽快夹杂着读后的欣喜与冲动,诱发并促使我对新闻学核心这一攸关新闻学和新闻教育总体走势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以学习的感悟为由头凑成新闻学核心的三个层次作为续貂之狗尾,就教于李希光教授。新闻学核心的核心层是:新闻学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有关中国新闻学的研究已有了近二百年的…  相似文献   

4.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2,(1)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新闻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新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总体而言,数字新闻学新范式的崛起显著地推动了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体现出了三种基本趋势。第一,新闻学研究正逐渐超越技术工具论的视角,而融入了更多思辨逻辑,体现出了技术哲学和媒介生态学思维日益深入的影响。第二,对"以数字为背景"的新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考察是新闻学研究最具理论活力的范畴,印证了数字新闻学在理念上对经典新闻学,尤其是新闻社会学范式的延续。第三,现有的新闻学研究体系对规范理论的探讨是不充分的,数字新闻伦理研究尚未很好地融入数字新闻学的一般性理论体系,这或许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松本君平著的《新闻学》一书 ,包括绪论和三十六章 ,约 1 1万字 ,几乎涵盖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经营管理新闻学几个分支的内容。其中 ,以实用新闻学的内容较丰富 ,历史新闻学的内容次之 ,理论新闻学的内容又次之 ,经营管理穿插在历史新闻学等有关篇章中。此书出版于 1 899年 ,是日本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适应了 1 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 90 3年译成中文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 ,今年正好是汉译本出版 1 0 0周年。这 1 0 0年 ,经历了三个时代。先是清朝末年。《新闻学》译成中文以前 ,我国近代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一、"南北呼应":"厦大新闻学茶座"正式开张!"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滥觞;1922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学部,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从历史上看,厦大和北大新闻教育‘南北呼应'的态势是够格的。卓南生教授在北大主持新闻学茶座已经有5年的时间,前后近40期,做的非常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决定聘请卓老师这员大将坐镇厦大,创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2,(1)
作为学科的现代新闻学在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名称。新闻学是历史性的存在,人们回望反思新闻学的历史演变或前瞻新闻学的未来发展时,会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新闻学赋予不同的定性名称。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新兴媒介技术造成人类新闻活动以及传统新闻业革命性变革后,新闻学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种新的名称层出不穷,在不同视野、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新闻学的时代性特征,但一些命名也比较随意,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新闻学经历了单一报学(印刷新闻学)时期(第一时期)、印刷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共在的时期(第二时期),这两个时期一起构成了学界通常所说的"传统新闻学时代"。互联网诞生后,新闻学逐步开启了相对于前两个时期的第三个时期或相对前一时代的第二个时代。于是,如何命名第三时期或第二时代的新闻学,使新的名称既能反映当今的实际、又具有充分的历史包容性和未来前瞻性便成为问题。命名新阶段或新时代的新闻学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依据是学科研究对象的变化。与传统新闻业时代相比,新闻学研究对象的实质性变化是:由职业新闻活动为主转变成了职业新闻活动与非职业新闻活动共同构成的社会化新闻活动、融合性新闻活动;由"人主体"新闻活动为主正在向"人主体"与"人机交互主体""智能体"相融合的新闻活动形态转变。因此,新时期的新闻学,比较合理的总体命名应该是:融合新闻学。  相似文献   

9.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1978—1988年这一瞬间,在新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史上却是令人激动和难以忘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历史,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这10年新闻学研究的缩影. 1978年8月,刚刚建立的新闻研究所只有一纸批文和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抽调的几个人,但它竖立起了一面旗帜:新闻学将要作为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社会科学之林.在这面旗帜下,两个月便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80多名新闻研究生,几位热心于新闻学事业的老新闻工作者,带着一群三四十岁的中年学生,就干了起来.这便是初创时新闻所给人留下的形象. 不是历史的巧合,新闻学的建所指导思想,与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2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综述,尝试据此归纳新闻学学术发展当下的重点议题和演进方向。基于LDA主题模型,在对样本中723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应对信息失序是引领当下全球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新闻学研究的总体议程向本学科基本观念回归;在对批判理论资源的广泛吸纳中,新闻学研究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反思性和规范理论自觉,这为未来新闻学学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数字新闻学呈现出更精细的颗粒度和更丰富的话语层次,学界不断在知识生产和价值确信两个维度上探索对这一新范式进行体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文的续篇,着重描述了1983年以来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1978至1983年间,是中国大陆新闻研究生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时期。1983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进入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 一、在全国范围内新增设了新闻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初步形成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网络 继1981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以后,1984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审批了七批新…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前几年出版的一本《新闻学小辞典》里,新闻价值是被当作“资产阶级新闻学术语”而列入另册的。的确,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是资产阶级新闻学首先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它比较简明地概括了新闻报道必须进行选择,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一普遍规律,因此无产阶级新闻学也应当重视对新闻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前提中的前提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一门相对自主独立的学科,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属于现代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新闻学;在阶级性上属于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党性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当代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理论性、社会性和阶级性(集中表现为党性)相统一的新闻学,并不是多种新闻学;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无产阶级新闻学等,不过是从不同属性维度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定性和描述,正是这些属性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只有全面准确理解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真实面目,构建起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陈力丹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经历了启蒙和创立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观念体系上又有相当的差异。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新闻学启蒙者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那么梁启超所讲的“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最恰当...  相似文献   

15.
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起创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先河。蔡元培的新闻实践远不止集中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系非常丰富,然而,正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定熙所说的那样,“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尚未作为一个问题被整合进入其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16.
面对传播学和其他强势学科的挤压,中国的新闻学始终在危机感和焦虑感中生存,同时努力弥补理论基础薄弱的缺陷.近五年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截面.这期间高速发展的传媒业态变革刺激了新闻学的发展,助推其主体性自觉.本文对2016年-2020年新闻学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从新闻业态、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学科转向五个剖面进行爬梳检视,意在发现近五年新闻学研究的面上变化,聚焦一些核心面向和议题,进行理论聚合和分拣,盘点新闻学研究成果,并对新闻学的一些重要论题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家报纸相继发表了介绍新闻学常识的短文,新闻学上了新闻纸,直接与读者见面,这可以说是报纸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气象。其实,新闻学与广大读者之间,本不应有一道鸿沟,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隔膜,使得不少读者对新闻界和新闻学至今还存在着某种神秘感。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了。联想到前不久,在一次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上,在谈到新闻改革时,有的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李希光教授的新著《新闻学核心》一书 ,我认为是目前最具创新性的新闻学著作。但是 ,其中关于新闻写作技巧方面的论述多为真理 ,而在新闻学基本理论方面 ,偏激的个人观点则较多。这里提出两点疑问 ,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公正性。《新闻学核心》第26页写到 :“新闻学的核心原理 :公正性” ,这理论不仅让我疑问丛生。难道新闻学是法律学吗 ?百分之百的公正哪里有 ?谁是公正不公正的评价者 ?李教授自己也承认 ,“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该书第26页第1行 )。因此 ,我认为“公正性是新闻学核心”的理论是错误的 ,真正的新闻学核…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①比较新闻学中,阶级性、客观性和宣传是三个互相联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概念。说它们具有决定意义,是指在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上,中西有截然不同的见解,从而划出了确定双方本质的鸿沟。本文通过展示中国和澳大利亚新闻界在这三个概念认识上的异同来考察中西之间新闻学的差异。在采用传统的比较新闻学中流动的求异法的同时,本文还引进了求同法,并特别注意展示西方激进主义新闻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