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同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继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心理,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重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同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从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就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做人处事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4.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教与学的心理和谐。当前高校教师可以从个体内部心理自我认识的和谐、知情意的和谐和人格的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和谐等方面来构建自身的心理和谐;高校的管理可以从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和谐的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对心理和谐与高职校园和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校园构建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和谐。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抓起,并探讨了促进师生心理和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骨干力量,是校园心理预警及援助系统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为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心理委员的自我和谐状况,了解心理委员自我和谐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可以为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评定及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重任,高职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学费的不断上涨,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心理健康问题及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着校园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顺利构建。因此,必须加强高职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积极为高职贫困生心理护航,以推进和谐高职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郭校梅 《考试周刊》2010,(35):223-224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构建的丰富内容和深层内涵中,有诸多层面与心理学紧密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心理发展的趋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心理和谐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保证,健康和谐的心理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二者互为因果。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是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应是对社会每个公民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要求。当前社会心理存在种种不和谐的表现.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渗透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特定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作为社会的成员,人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并且心理上对人际关系最为敏感。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说本身就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需要和谐的心理.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人文基础,维护心理健康的网络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人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一个介于成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的加强工作也不客忽视。在以和谐校园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和谐因素以及在和谐校园的理念下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正逐步在理论和实践中重视和发展和谐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和谐心理教育尚为一个较新的教育领域,高校还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体制.在学习、借鉴他人关于和谐校园内涵和特征观点基础上,笔者经过观察、思考和提炼,认为和谐校园与和谐心理教育应该是以和谐校园为载体,将心理教育要素立足于和谐理念的前提下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与此同时,笔者还在文中力图探讨大学生心理的和谐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深思的问题.和谐大学校园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具体实践。作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全面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扫除大学生成心的各种心理障碍,建立合理、全面、有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而和谐的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全社会都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每个人也都要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又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危机。在高校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学生,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和谐紧密相关。由于大学生受到网络、视听等潮流的影响,心理逐渐被改变。伴随而来的是校园暴力逐渐增多,这不仅破坏校园的稳定,还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大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只有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才能进而提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多系统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大学校园中人的心理和谐对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校园心理和谐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积极的心态,健康向上的班级,和谐稳定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