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诸篇为对象,分析其内涵及与史实、史诗关系,和“颂史诗”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
郭晋稀先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研究40余年,在以下三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第一,作普及性译介,首开其风。第二,厘正其卷数,并对《事类》、《附会》、《养气》、《通变》、《定势》、《情采》、《熔裁》、《声律》、《练字》、《章句》、《物色》等篇次重新调整,首开其端。第三,梳理其理论体系,前5篇是“全书纲领”;末5篇为“全书总结”;上卷后20篇是文体论,下卷前20篇为创作论  相似文献   

3.
刘娟娟 《文教资料》2005,(24):105-107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是我国儒学经典之作,因朱熹为其做注而得名《四书》。《四书》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共同构成了我国延传千百年的思想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4.
苏轼(1037—1101)文学艺术造就都比较高而且全,诗、文、词俱为大家,文称韩柳欧苏,诗称李杜苏黄,词称苏辛,为豪放派独创一派。其思想,以孔孟为基础,兼受老庄释道的影响。豁达乐观,恒少愁苦,为其生平特点。其著作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后人辑其所作诗文奏牍为《东坡七集》百十卷。今不具论,略评其海南诗歌的乐观主义特征及其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赵生群先生从事《史记》研究三十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其一为太史公研究,考证司马谈作史、太史公为官名、补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其二为《史记》断限与续补研究,考证《史记》记事讫于太初及《史记》亡缺与续补;其三为《史记》取材研究,考证《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载史料不可尽信、司马迁所见书;其四为《史记》编纂体例研究,重点考论《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纪传体与传记文学;其五为《史记》及三家注文本整理,最大成就即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晚清文学家周伯义著述颇丰,有《扬州梦》、《京江后七子诗钞》、《金山志》、《北固山志》、《焦东阁日记》等传世。周伯义一生与仕途无缘,交游多为中下层文人,全面深入地考察其交游情况,对透析其错综的人生经历、了解其独特的思想状态、感受其丰厚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绝大多数都将进行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在此期间,开设的课程为《基础汉语》、《汉语听说》、《汉语阅读》、《写作》和《体育》,共计五门,其中《汉语阅读》开设一年,课时为一百五十学时,周学时为五学时。学生大多来自南疆地区,其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掌握阅读技能,在MHK中达到规定的要求,进  相似文献   

9.
徐复祚(1560—1627?)是明代万历后期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其现存的传奇《宵光记》、《红梨记》、《投梭记》和杂剧《一文钱》,在情节安排上,大多曲折回环,悲欢离合,以传其奇。《宵光记》为历史剧,《红梨记》、《投梭记》为爱情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中一夕话》中署名为"一衲道人"的《醒迷论》与明代著作《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绣谷春容》、《国色天香》、《胡氏粹编》中《游览粹编》、《燕居笔记》(林近阳增编本)、《士商类要》逐字比较,并予以分析,证明《山中一夕话》中所收《醒迷论》非屠隆所作,是笑笑先生徐渭"增其清新、删其陈腐"改编而成。各版本所收《醒迷论》以《鸳渚志余雪窗谈异》为最早,《绣谷春容》《国色天香》《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同时流行传抄,均抄自《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燕居笔记》《士商类要》抄自《山中一夕话》。  相似文献   

11.
怎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在构建良好的护理实训教学。其方法有:以《护理导论》为主导、《基础护理学》为主线、《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为辅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将《哀挽歌》作者定为卢多逊,《全宋诗》卷十八也将其著作权系于卢多逊,这实属误收。其作者应是唐人卢延让,其本来诗名应为《哭李郢端公》。理由如下:一、阮阅编《诗话总龟》中收其诗,诗题为《哭李郢端公诗》,他生活年代早于《锦绣万花谷》编撰年代;二、《锦绣万花谷》所收为节录,《诗话总龟》则相当完整,并与《全唐诗》卷七一五收录诗题与诗文一致;三、李郢与卢延让生活时代一致,且长卢延让四十岁左右,在时间上存在卢延让哭祭李郢的可能性;四、从诗歌涉及的地点看,符合李郢的人生经历。其舛误具体过程虽难以详明,但《全宋诗》将晚唐卢延让的《哭李郢端公诗》误为宋初卢多逊的《哀挽歌》则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受时代背景、身世经历、历史传承等因素影响,历来对鲍照赋的关注与评价远逊于其诗歌,尤其在其作品辨时、主旨辨析等重要领域,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其现存十篇赋作,基本可自大明元年被贬出秣陵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飞蛾赋》《芙蓉赋》《野鹅赋》《舞鹤赋》《园葵赋》《芜城赋》《尺蠖赋》作于前期,抗争精神较为强烈明显。《观漏赋》《游思赋》《伤逝赋》作于后期,抗争精神逐渐减弱,代之的是对生命的自省和自伤,情感为哀婉衰飒的气氛所笼罩。  相似文献   

14.
张炜创作的主导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藉其主要作品《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和部分短篇小说得以展现。其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文精神,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古船》阶段表现为对人的自由、尊严的追求;《九月寓言》阶段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柏慧》、《家族》阶段表现为对丑恶的批判;对理想、信仰的坚守。与此同时,其作品也表现出对人道精神的理解的抽象化,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片面化等缺陷,并显示出保守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围城》的创作与其文艺观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印证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其学术和创作可谓殊途同归。《围城》是《管锥编》、《谈艺录》等学术著作中所体现的文艺观在创作领域的反映,为鸟之两翼,可以相互佐证;《围城》体现了其主张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写作风格;《围城》中的婚姻观与钱钟书对于写景的"若即而离",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百家》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小说十五家之一,其撰者、性质以及成书等情况,学界存在歧说。通过梳理、辨析《说苑叙录》以及班固注语,可以发现,《汉志》著录之《百家》当为刘向别集。又从《汉志》著录书籍"篇"、"卷"不同考察,《汉志》著录《百家》以卷计,其书中或许有图。  相似文献   

17.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弒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18.
今传《蒙古字韵》系清代写本,讹误甚多。照那斯图、杨耐思及花登正宏等人已有校勘。唯其依据为《古今韵会举要》,失校、误校难免。作者发现,《蒙古字韵》实为《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之改并重编,其单字几乎全录自《新刊韵略》,以《平水韵》为据,势如破竹,可较全面地查清其单字讹误。本文录出的只是怍者校勘补遗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正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颂》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问世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视野。现以文渊阁《四库》本《艺文类聚》为底本,以南宋绍兴刻本为主要校本,同时参校现存诸明刻本,发现《四库》本内容完整、校勘精审,实属现存诸本中之上佳者。从《四库》本《艺文类聚》与南宋本及诸明本的比勘结果,可以看出其版本特征与文献价值,其所据底本也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