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相似文献   

2.
学人寄语     
戴璉璋 《中国文化》2013,(1):2-F0002
马一浮先生讲述六艺,绝对不只是要传授一些古代文献学方面的知识而已。他有使人人"复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愿,他要凭藉六艺之道使人们"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以体现"圣人之盛德大业"。马先生说:"六艺之教莫先于《诗》";又说:"六艺之教终于《易》而已"。所谓六艺,毕竟有"六",如今只著重《诗》与  相似文献   

3.
一 究明经术 对马一浮先生的研究,目前实仍处於泛说阶段,论者大抵仅能就大方向论其学术匡廓与规模,说明其性质,对於内部问题还较少探究。最明显的,是其经学。  相似文献   

4.
湯一介 《中国文化》2012,(2):234-237
《马一浮全集》即将出版,该书的主编吴光教授约我写篇序,实在不敢当,但出於对马一浮先生的崇敬,我答应了。我必须说明,这篇"序"只是我学习马一浮先生着作的一篇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军 《中国文化》2008,(1):92-103
据笔者管见,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本文拟略述中国现代诗词的若干特点,和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包括四部分: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二,现代诗词的艺术新变。三,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代表作举例。本文旨在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山东曲阜,是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孔子被尊为中国的至圣先师,他以“六艺”教导学生。所谓“六艺”,指古时贵族必须学习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算术)等6种技艺。每年曲阜都开展修学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海外的“洋书生  相似文献   

7.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0):31-33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  相似文献   

8.
虞萬里 《中国文化》2007,6(2):159-174
引言马一浮(1883~1967)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是二十世纪卓越的气象地理学界一代宗师。马一浮长竺可桢七岁,比竺早七年去美国,恰又先竺七年而逝。二人系同乡,都是绍兴上虞人。马一浮于1989年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当时竺可桢大哥竺可材为同榜第五,唯马首是瞻。马一浮1903年起游学美国、日本,饱览西方文史哲名著并予翻译,带回英、  相似文献   

9.
引言马一浮(1883~1967)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是二十世纪卓越的气象地理学界一代宗师。马一浮长竺可桢七岁,比竺早七年去美国,恰又先竺七年而逝。二人系同乡,都是绍兴上虞人。马一浮于1989年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当时竺可桢大哥竺可材为同榜第五,唯马首是瞻。马一浮1903年起游学美国、日本,饱览西方文史哲名著并予翻译,带回英、德文原版《资本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复性书院的创设是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出其中既有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又有早期的若干尝试准备,同时还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参照样本和基本原则,结合时代需求,重新订立学规,构建了书院的基本办学框架,这不仅为考察马一浮的儒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虞萬里 《中国文化》2010,(1):106-119
<正>马一浮先生著作、诗文、书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经费问题数次停顿,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马一浮集》(下简称"马集")。①期间种种缘由,搜罗未能尽善,遗珠尚多。2006年11月,笔者应中研院文哲所林庆彰、蒋秋华教授之邀请,赴台作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去论山服兵役,还是申请去越南,徐赞总是特立独行。可能因为他是孤儿的缘故吧,可是我心里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他从来不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商量事情,不对,是根本就不可能商量。他本来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有希望成为一名法官,可他却放弃了去司法研修院进修,非要去当兵。在论山训练所的训练一结束,又马上申请去越南。他还说研修院的研修要两年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道安之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他的道体论,也即法性论,与大乘中观学派的道体论已毫无二致。他的神不灭论从心神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心神的存在,以及万法与心神的关系,并把它与成佛的佛性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我国传统的心神论与佛性论的结合,不仅揭示了众生轮回的心体依据,而且也解释了人们得以成佛、何以成佛的可能。尽管他并没有直接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而实际上竺道生的“阐提成佛”说在他的佛学思想中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很难说马一浮弘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完全是出於维护传统的“发思古之幽情”。认定马一浮为简单的复古主义者,或赞美其不坠儒宗,实际上都失之粗糙,忽略了对其思想产生和形成情境的考察。事实上,马一浮把自己关联於传统,既包括情感因素,也是出於其理智上的抉择。其思想之所以出现、成熟於五四以後,不仅是中西文化冲突达到相当高潮的产物,而且还是对现代化进程总体反思和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代宗师马一浮静林来到水乡泽国——绍兴腹地的上虞长塘乡,映入眼帘的尽是一层叠一层的翠竹。我国一代宗师马一浮先生的故居就坐落在这竹林深处一个名叫后庄村的村中。马一浮先生的故居是一幢很平常的老式旧楼房,楼后有一间极矮小的平房,中间隔出一个四方的小天井。马...  相似文献   

16.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很难说马一浮弘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完全是出於维护传统的“发思古之幽情”。认定马一授为简单的复古主义者,或赞美其不坠儒宗,实际上都失之粗糙,忽略了对其思想产生和形成情境的考察。事实上,马一浮把自己关联於传统,既包括倩感因素,也是出於其理智上的抉择。其思想2  相似文献   

18.
1903年11月,托尔斯泰写出了《论莎士比亚和戏居必的长篇论文,全面、系统地批驳了早已为人们认可接受的莎士比亚,使其“体无完肤”。用后来评论家的说法:“制造出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那么,托尔斯泰是怎样批驳莎士比亚,他为何要批驳莎士比亚呢?  相似文献   

19.
张三丰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的修道思想虽源自文始、少阳二派,但他又有创新,故自成一家.张三丰的修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宗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多达十几个.本文从人道与丹道论、筑基炼己论、药物论和法财侣地论等方面探析张三丰的内丹思想,以此揭示张三丰内丹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他的生命体验,人道实践。有些人对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