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醉"其实并不昏醉,王瑶所说的"并没有完全放弃了对于延年益寿的追求"也并不是其不昏醉的"更重要"原因.其不昏醉的真正原因应该从陶渊明的人生观念、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去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了陶渊明之“志”的具体内涵,探讨了陶渊明之“志”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对魏正申陶渊明“以文传世”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其诗歌创作中渗透着“酒”文化,在“醉”的表象背后,是陶渊明独立、自我精神的另类展现,其诗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文章结合陶渊明的人生际遇,以其诗歌创作为切入点,对诗歌中的“酒”文化及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挖掘,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饮者”形象。  相似文献   

4.
欲探讨婚俗,便不能不谈汉字“婚”。《说文·女部》:“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从“女”从“昏”的会意字。为什么,要从“昏”呢?许慎列举了两个理由: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妇人阴也”。第二个理由应是中华阴阳五行世界观的认识,而第一个理由则为我们理解“婚”字的文化内涵拓了一条路。何谓“昏时”?甲骨文“昏”字从“日”从“氐”,“氐”即“低”,其造字意义为:太阳西下;《说文·日部》:“昏,日冥也。”《周礼》为什么要规定“娶妇以昏时”呢?这应该是当时以日落天…  相似文献   

5.
梅大圣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2):11-15,36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诗好说“为乐”、“作乐”是因为生活“无乐”;表示自己“极乐”有两个原因,除生活“无乐”之外,更兼有前途不能把握,命运不能自主的忧惧。并非堕落的“为乐”、“作乐”与“极乐”成了他痛苦的关键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何许人也?请看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相似文献   

8.
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诗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文情况,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饮酒》其五中“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即“望/见”之异,宋代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陶渊明经典地位的确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通过“望/见”之异看后世对陶渊明诗文异文的接受情况,尤其是苏轼文人集团对陶诗的解读从而产生的“苏轼效应”,并结合田晓菲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分析这种对于异文的选择对陶渊明诗文及陶渊明本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陶诗的“真趣”、“意趣”、“生趣”、“情趣”,说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避人生,而是在田园生活中追求独立完美的人格,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是对理想信念的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否愤宋?历来争议不休。《宋书》说陶渊明“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以表示对宋的不满,此说历遭后人反驳,然而,驳倒了“甲子年号”说也并不等于驳倒了“愤宋说、,本文在了解西汉扬雄对陶渊明影响的基础上,搜寻《五柳先生传》及“无弦琴”的来历,发现两者均不免要归结到“愤宋”这一问题上去,且有其特定和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自撰的小传。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中,他以精湛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性情等。“性嗜酒”,“期在必醉”。后人评价说,这展示了他率直放达的性格。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弱,他企图以醉忘世。  相似文献   

13.
李白曾以诗的语言概括陶渊明的生活,说“陶令日日醉”,(《戏赠郑溧阳》)也有人说陶诗“篇篇有酒”。(肖统《陶渊明集序》)的确,饮洒是陶渊明的显著特点之一。陶渊明的饮酒不同于没落阶级的消极颓废,它表现出在晋、宋易代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位封建知识分子思想的复杂性。分析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陶渊明,有着十  相似文献   

14.
马慧 《语文天地》2010,(2):35-36
一、问题的提出 “婚”字本作“昏”,“女”字旁后出,“昏”、“婚”是一对古今字。现在我们看到古“昏”字.马上会想到是“黄昏”的意思。《说文解字·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氏省;氏者,下也。”冥者。幽也。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幽暗的样子.意义有别于古汉语中表示黄昏的“莫”。即“暮”字 。  相似文献   

15.
梁向红 《中学文科》2006,(11):34-3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性的民族。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人们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雄浑或清俊飘逸,或寄寓深远或激昂悲壮,他们的诗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释陶渊明具有“以诗文传世的思想”与功利意识,对夏元明《略论陶渊明之“志”》一文作答。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始家何处?历史争议较大。本文从乡土材料和诗文内证入手,对陶渊明的“旧居”、“上京故居”、“火灾后起居”及“始家宜丰”等作出了新释。  相似文献   

18.
苏轼对陶渊明邈然神会,他自称“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在以垂老之年贬窜海南时.“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策.常置左右,目为二友。”(《与程推官六首之三》)苏轼的一生坎坷艰难,但他却始终没有能像陶渊明那样拂袖而去,而是终其一生都在仕途宦海中飘荡流徙,这就必然导致他内在心态的分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读理论盛行于魏晋,那是一个学的自觉年代,读逐渐挣脱了本的束缚,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作的“自况”。此处陶渊明的读书法中“不求甚解”一语,意为不拘泥于章句,不囿于作原意,唯求适己、会意。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