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阅读期刊的特点,就体现在其选择性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即体观在读者的知觉选择性上。知觉的选择性受读者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支配。换言之,读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和主观上努力奋斗的目标,在知觉的选择性上起特别重要的作用。如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阅读科技期刊的时候,就是受其目前所从事科学研究与将来所要从事的社会活动影响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  相似文献   

2.
陈晖  桂红星 《新闻前哨》2007,(10):56-57
新闻产品是采、编、校等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校对人员在新闻出版过程中心理活动有何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防堵差错,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培养等,都是校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知觉心理活动在校对检查工作中起着极大的作用。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的反映。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3.
邹璿 《新闻界》2011,(7):51-53
观影主体对画面视觉信息的处理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正是这样的选择性对电影视觉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产生了影响。视知觉对运动物像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语言的"运动性";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视觉中心的选择性决定了特写镜头的运用;视知觉对视阈内的物像深度识别的选择性决定了拍摄对象的景深以及推、拉等拍摄方式;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中断部分"补足审美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画面构图的精美和光影的造型性。  相似文献   

4.
观影主体对画面视觉信息的处理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正是这样的选择性对电影视觉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产生了影响.视知觉对运动物像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语言的“运动性”;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视觉中心的选择性决定了特写镜头的运用;视知觉对视阈内的物像深度识别的选择性决定了拍摄对象的景深以及推、拉等拍摄方式;视知觉对视阈内物像“中断部分”补足审美的选择性决定了电影画面构图的精美和光影的造型性.  相似文献   

5.
刘火苟 《出版参考》2023,(10):80-84
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有限,常常缺乏专门校对人员,编辑不得不同时担任校对工作。在“编校合一”的现实情况下,编辑在校对中需要特别警惕可能存在的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期望偏差及自信错觉等认知错觉。为预防这些认知错觉,应建立校对核查要素清单,利用知觉特点进阶式校对,还需要明确出版流程中的校对责任,合理利用专业校对工具,必要时发回作者自校,以尽可能减少编校差错,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校对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奇 《出版科学》2005,(4):35-39
校对心理在校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探讨了对校对活动过程中知觉心理、注意心理、情绪心理、激励心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期刊编辑校对电子稿件几点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利玲  何碧霞 《今传媒》2011,(11):124-125
随着电子稿件的增多,为了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减少期刊的差错率。分析电子稿件在期刊编辑中容易产生错误的环节,探索电子稿件的出错规律,提出了针对电子稿件编辑校对的技巧。使校对工作从单纯的、机械的简单工作走向科学性、文字性、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据现行某些书刊介绍,校对方法颇多。从微观上分辨,有点校、折校、顺校、倒校、唱校等。然而从宏观上分析,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对者和被校物二者所具有的,仅仅是“二性”校对,即:校对的思维性、层次性。具体一点说,校对者所具备的是主观意识的“思维性校对”,被校物所据有的是客观的“层次性校对”。所谓“思维性校对”,就是校对者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校对。简言之,思维性校对就是校对者的主观意识在大脑中的深层反映,并在被校物上客观地表现出来。取形式为“读、默式校对法”,即:“读校法”和“默校法”。读校法,又名“唱校法”。一般,只要两个人同时进行就可以了。有时,在保证校对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加快校对速度,可由  相似文献   

9.
有句老话:“无错不成书(报)”,读者对书报刊上总是有差错不能理解,认为这类低级到连小学生都能校对的差错,怎么会在文化人的手中产生呢?其实,常常连报刊的编校人员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这些文字几乎都看了三五遍,居然仍将最普通的错字都放过了,真是不可思议。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同一人校对通常在非成品报上(大样)不易校对出来的错别字,一旦到了成品报上就很容易校对出来;或者在别人的大样上挑错,特别地目光尖锐。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校对能力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中发挥不一致,这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0.
张庆胜 《新闻界》2007,(4):173-174
新闻采访与报道的主要思路特点有:启动的突发性和选择性;构建的理性化与灵活性;结构的整体性和有机性;行进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1.
电脑校对软件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电脑校对软件非常实用传统校对方法的校对质量依赖于校对者的判断,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校对者的经验是否丰富会影响校对的质量,校对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校对质量,如果稿件的几个校次都由同一人负责,还可能受个人阅读习惯的影响,几个校次都发现不了同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2.
校对活动,首先表现为对校样或原稿的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校样与原稿存在的差错。只有观察到位,才能保真;观察不到位,就会留错,就是校对的失察。一、校对的观察 校对的认识过程是从校样与原稿的观察而来的。所以,观察是校对认识的前提。没有观察活动,就没有感觉、知觉、思维的活动。目前图书的错漏中,很多是失察而造成的。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一校应消灭排版差错90%,二校消灭一校遗留差错的80%。实际上,校对活动中不达标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观察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校对观察侧重于探索、发现,观察的结果一般需要经过验证(分析、推理、判断)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3.
提高科技期刊校对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科技期刊校对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福建农业科技》编辑部杨小萍科技期刊的载文特点决定了其校对工作的复杂性与严密性,而科技期刊的周期性运转特点又使“编校合一”成为普遍现象。如何既快又好地进行校对,是个值得探讨的工作技巧问题。以下从外因与内因的相互作用上...  相似文献   

14.
校对是杂志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组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组成有机的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校对往往不被重视,有的人认为这是“雕虫小技”,只要读过几年书就会干。其实不然,校对工作看似简单,但仔细钻下去,仍有很多学问。一、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一本杂志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论文的质量。校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内容最好的杂志,如果印刷出来后出了差错,使读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就会造成不好影响。只有达到内容好,文字表达好,出版好,才能使一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完美,而这最后一项工作主要是靠校对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略论校对的思维活动陈红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有专业性特点但又具有手工操作性质的脑力劳动,因此,校对过程存在有一定规律的思维活动。认识并掌握校对工作中思维活动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校对的科学研究,对提高校对的质量、效率,有重要的意义。一、校对活动与思维过程使...  相似文献   

16.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应用于期刊校对,使期刊校对的功能与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期刊校对工作的体制管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与报道过程中记者思维运行的轨迹或线路是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思路。采访与报道思路的特点主要有:结构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启动的强制性和选择性;行进的逻辑性和深入性;构建的理智性与灵活性。本文对其进行相关阐述,希望有助于人们对新闻采访与报道思路特点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应用于期刊校对,使期刊校对的功能与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期刊校对工作的体制管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代报纸的视觉化现象,本文对其历史根源、媒介环境、操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视觉化操作中的模式化倾向问题。认为模式化的性质与根源与画面的本体属性有关,图片的整体性和直观性,表现为形似的准确性与体验的模糊性、叙事的瞬间性与空间的共时性等方面,其特殊性质容易导致理解的含混性与方法的主观性。图片意义可从核心和整体两个意义层次来考察,通过定位核心意义,可以认识整体意义的空间形态及其内部关系。把意义分析路径和价值评价结合,有助于提升视觉化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