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释之断案在西汉名扬天下,文章从张释之断案成功的原因开始分析,进而揭示了张释之断案蕴含的刑法原则及体现的法律价值,目的是为当代司法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汉文帝手下的张释之是个名不虚传的贤能之人。《资治通鉴》里记录了多件和他有关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说,张释之担任廷尉时,有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冒失之徒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的御马受惊。这个冒失之徒随即被保镖  相似文献   

3.
西汉官员张释之对汉文帝提拔上林苑小吏虎圈啬夫的举措提出反对意见,发表了一番议论,被汉文帝接受。而张释之所以能够说服汉文帝,主要因为他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加以阐释,认为汉文帝这一做法违背了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及统治政策,且有失片面,不利于西汉的统治。这对后世选拔人才也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略论张释之     
张释之是西汉文帝时的著名大臣,曾为当时安定局面的维护出过不少力,特别是在法制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提起“文景之治”,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其时“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经济繁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这种局面的出现,固然有诸多原因,其中一大批有作为官吏的积极努力与辅助即为重要因素之一。张释之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诚如有的评论所说,“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工具书。对唐诗的爱好者、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都不失为良师益友”。但这样一部洋洋300万言的巨帙辞书要做到毫发无憾是困难的。笔者在翻阅过程中,凡偶有所疑,皆操笔识之。今不揣谫陋,录出如下,供此书再版时参考。“一土”条(7页)。「出典]《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日:‘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按:《汉书》此段文字一…  相似文献   

6.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 ,在描绘了滕王阁四周景物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后 ,借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抒发了年时易往、功业难就的感慨 ,赢得千百年来读者的共鸣 ,典故中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 ,但官职卑微 ,不受重用。到景帝时 ,略有升迁 ,但不久被免官闲居 ,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 ,就召见了他 ,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 ,不能复为官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  相似文献   

7.
“三年之痒”是指一个人在参加工作三年左右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无所适从的内心感受。职业发展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探索、创新、维持和衰退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年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这使得“三年之痒”的产生周期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缩短趋势,出现了所谓“二年之痒”、“一年之痒”、“半年之痒”,甚至有出现“一月之痒”的可能。一、“三年之痒”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实行“海禁”即闭关锁国政策的朝代。明朝这一政策的始作俑者是明太祖朱元璋。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只是到了后来,由于对日外交的失败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才开始严厉推行这一政策。本文试图对明洪武年间的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洪武前期和洪武中后期两个阶段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及效能实现的关键因素,当前小学教师在“双减”政策落实中的角色困境亟待关注。这种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传统”与“现代”角色的转换之困、“工作”与“生活”角色的冲突之困、“管理”与“教学”角色的碰撞之困三个方面。其主要成因在于教师工作负担陡增、学校配套支持孱弱和家校社多方利益博弈。由此,指向“双减”政策落实的小学教师角色亟待超越当前困境:一是以专业培训持续提高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二是以制度补贴有效增强学校配套支持效能;三是以强化合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0.
“985工程”政策形成的宏观背景“985工程”政策议程的建立是一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大学与政府合作和互动的过程。“985工程”作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政策,其形成并不是一件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它与整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是国家政策系统中的一项子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总是为一个又一个新闻事件而震惊、义愤时,其实身边就有很多让你见惯不惊、但更需要伸出友爱之手的人和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昆明市共筹资3800多万元,为15.8万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了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并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近日,记者以多种方式走访了贫困学生、家长和一些学校的老师,深深地感到“两免一补”政策,是党和政府最实在的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两基”的巩固提高解决了实质性问题。捡垃圾的学生品学兼优城里的孩子面对“穷”羞于启齿,农家的孩子把穷当作人生的磨刀石“在这个社会里,…  相似文献   

12.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国以前历代民族政策的回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抚”为主;一种是以“杀”、“掠”为主。以“和”、“抚”为主,就是怀柔政策;  相似文献   

13.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政策和策略,并上升至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政策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人民至上”的政策属性,“一核多元”的政策结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民主集中制”的政策原则以及“问题导向”的政策品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为中国共产党因时因势制定政策和策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供了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主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属性、政策结构、政策面向、政策原则与政策品质相互贯通,提供政策属性政治价值支撑,夯实“一核多元”政策结构,贯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以及促进政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三百年来,众说纷云。在国外,贬他的,说他是一个“精神恶鹰”,“头号杀人王”,犯有“应入地狱”的罪恶;褒他的,说他是“人中之杰”、“王者之雄”,是英国革命中唯一的英雄,“英国革命就是克伦威尔的活动。”一贬一褒之间,克伦威尔判若两人。在国内,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本文拟从时代条件、军事改革、内外政策等方面,对克伦威尔的功过是非作一探讨。一、时代的产儿克伦威尔所处的时代,是英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代。革命前夕的英国,在农村开始了“农业革命”,结果使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的阶级分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农业资产阶级。按  相似文献   

15.
1948—1950年。处于转变期的美国远东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命题,“太平洋公约”构想的提出和浮沉就是理解这一命题的重要窗口。对中共新政权的政策不甚清晰、日本的战略支轴地位尚未稳固以及东南亚新老殖民势力交错.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类似于北约的军事防御体系构成了限制。本文选取李承晚与“太平洋公约”之关系为个案,通过分析美国对这一构想的反应及对策,管窥关国朝鲜战争前的远东政策。  相似文献   

16.
约翰·金通的多源流理论是分析政策生成过程的理论框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符合这一框架。高等教育改革、民办教育现状及独立学院自身,与“触发性事件”政府介入,一起形成“问题源流”;学者、投资方、高校和政府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政策源流”;执政理念、国民情绪和公共舆论促成“政治源流”形成,三个源流共同作用打开“政策之窗”,推动《办法》出台。  相似文献   

17.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立场、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的一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应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自身的政治使命和育人责任,把握课程“以理说事”、“化原理为方法”、“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形势与政策”、“变与不变”、“统一性与多样性”、“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教学质量;要不断推动基础理论创新、课程管理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体制创新,实现课程系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我国“职教二十条”。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以多源流理论为指导,从问题、政策和政治等三大源流及政策之窗对促进“职教二十条”政策形成的关键因素、积极因素及其相互间动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科研技术创新服务产业企业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不健全、现行政策标准不健全与法律制度不完善构成“问题源流”;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两会”代表的政策建议、大众传媒的报道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构成“政策源流”;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的执政理念构成“政治源流”。在三大源流汇聚过程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揭开我国“职教二十条”形成的政策之窗,不仅促使三大源流交互耦合,还合力促使“职教二十条”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戈琴 《文教资料》2011,(33):209-21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负责系统地研究“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讲授并进行示范教学。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与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清末的“预备立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6年到1911年期间,清朝政府扮演了一场“预备立宪”的丑剧。这场丑剧是清朝统治者在革命力量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抵制革命,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而玩弄的政治骗局。当时一个奏请“立宪”的满族贵族大员端方在密奏中说:“窃以为今日中国,大患直在腹心。……奴才窃计善后之策,不出两途:一日用严峻之法,摧锄逆氛;二曰行公溥之政,潜消戾气。”所谓“行公溥之政,潜消戾气”,就是“俯从多数希望立宪之人心,以弭少数鼓动排满之乱党”。这就清楚地说明,清末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清朝统治者反革命两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