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例明显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世人,不得不终结生命的地步。这些悲剧之所以发生,除了家庭的溺爱和自杀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外,还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血的教训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面对一系列少年暴力事件,人们在震惊和痛心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我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受社会传媒的影响、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动辄选择轻生。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然,自杀意味着身体的死亡,而身体的消失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生理生命(身体)时,其心灵、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杀者,主要不在于改变外部的物质生活环境。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杀的;生活在艰难环境中的人,依然有坚强乐观的。问题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人生。自杀者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命意识薄弱,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了解,11 ̄1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0万的青少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把他们推向黑暗的坟墓?他们心灵的黑匣子里又装着什么秘密?还有多少孩子潜在着自杀的危险?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选登了几个青少年自杀的案例,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们面对那些正处于如歌花季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会羡慕他们青春的容颜,又有多少人会感慨岁月的变迁。然而,就是这些生命财富的拥有者,却往往忽税生命的价值.动辄厌世乃至轻生。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而今,不断见诸报端的校园青少年自杀案.除了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震撼外.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在北京结束的第三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更令专家震惊的是,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顺名思义是在绝望情绪下的一种自我毁灭行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正值人生花季的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企盼,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但教育现实情境中展示的却是一幅幅令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生命摧残画面。屡见于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刻不容缓的环节。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下实施生命教育的紧迫性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案件屡见于报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何以轻生?是谁过早地伤害了他们的灵魂?是谁把他们推向了死亡的深渊?问题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不可否认教育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教…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自杀现象呈低龄化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因,青少年的生命观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现实,生命教育必须提上日程。探究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来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见诸媒体。去年2月,云南昆明一初二男生因前一学期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去年3月,广东顺德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其玩游戏机而上吊自杀;去年下半年,南京市接连发生了三起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 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杀,这种极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行为,应当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千世界,漫漫人生,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经历沮丧、失意和痛苦。面对挫折,各人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上述自杀的青少年遇到的或许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小小的不如意,就败下阵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上的缺失。 这些活泼少年的离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惋惜。不难想象,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的撕心裂肺,他们的老师是怎样的痛心疾首,但这一切都晚了。我们只能希望,这些血的事实能够震醒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了解死是怎么一回事,了解生命是何等的珍贵,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多树立遇到挫折能正确面对的榜样,要引导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要用一个尺子——分数,来衡量所有的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愿上述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其现状我国长期缺乏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一些大学生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常常显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轻生厌世。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逐年增多,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已经凸显生命教育的必要。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自杀死亡率为74.4%。2006年大学生自杀仍显上升趋势,截止至4月20日,湖南省教育工委通报了省内15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大学生自杀5人。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恋爱和学业困难问题,据南…  相似文献   

12.
微博天下     
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
  央视新闻:世界卫生组织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亡。自杀是15~29岁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实大多数自杀可以预防,远离自杀,珍爱家人,每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面对一系列少年暴力事件,人们在震惊和痛心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我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受社会传媒的影响、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幸的是,生命教育已经引起国人的注意,本文主要想分析一下如何在作为学校主要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因为性问题而引发的悲剧越来越多,这是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现象。青少年本应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去体验人生,然而,为什么青春期会成为一些孩子迈不过去的坎儿?性教育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的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  相似文献   

15.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我国有其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关于生命的理论与学说是源远流长的。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再一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人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人文自觉的形成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认识,致使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会如此漠视?生命悲剧为什么屡屡发生?我们的社会和教育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办?党和国家采取了正视现状,积极行动的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社会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作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生命教育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出版部门重视生命教育是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习得乐观     
刘霞 《生活教育》2013,(7):119-122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今年"五一"小长假后,南京在一天之内,发生两起学生自杀事件。当悲剧发生的时候,很多人解读为学习压力太大,指责太过功利的教育环境和制度。可为什么面对压力,有些学生可以积极应对,有些却无法承受呢?也有人指责孩子太没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自杀事件却屡屡见诸报端。生命是美丽的,可为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却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教育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对我们现行的教育进行反思?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现象和问题出发,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当你偶然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会想些什么?当你突然面对家人的意外离世时会有什么反应?当你看到有人准备跳楼时会做何感想?没有多少人会把死亡当一件很要紧的事,只有当不得不面对它时,死亡才变得异常恐惧。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老教授莫里在第四个星期二,向我们讲述起了世界上一个最沉重的话题——死亡。莫里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9.
但丁的《神曲》是关于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这三界的游历,而这三界实际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去处.也就是说,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所以,读《神曲》,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他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去面对死亡呢?因为,但丁在《神曲》中开始游历的时间是1300年,这年他35岁,按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位东方哲人说过:“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但丁为什么正相反呢?追寻这一疑问是我们特别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神曲》的一条门径.  相似文献   

20.
笑对生活     
"生活是一道彩虹,色彩斑斓中也有黑色!"俄国诗人叶夫杜山柯这样说。既然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不可避免.那我们为什么不笑着去面对?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上海有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当得知自己只有一百多天的生命时,他决定把自己对死亡、对苦难的体验写成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