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青少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有过多次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又红又专”,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落实“三个面向”,实现科教兴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前所未有的紧迫任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改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教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关键在于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问题做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我们进一步学好用好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本文特对邓小平同志有关人才的思想作个粗浅的论述。 一、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形成的过程 早在1950年,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指出:“眼睛不要望着上面派来或别区调来干部,要坚决地从群众中放手提拔。”1954—1976年间又陆续地提出“办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的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个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大批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合格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是要求我们把学生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的形势要求以及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生前历来重视农业,有关“三农”方面的内容极其丰富。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是要在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培养“四有”新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涂乃登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的伟大事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在规划和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特别关心和...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  相似文献   

9.
一、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教育思想的转换,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理论依据。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这样的办学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为指针,以服务于“国际大都市建设”为战略导向,培养跨世纪的外向型人才。并确定了具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才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贯重视人才的作用,其人才理论博大精深,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人才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第一位的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挥毫书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六个大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平同志著名的精辟论断:教育要“三个面向”。 一九九三年教师节,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李岚清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列宁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化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需要的高度.”因此,坚持和不断地发展、完善劳动教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许序修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未来发展的需要。据此,语文教育现代化就是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把语文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说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道路和理论基础,也指出了邓小平同志理论是结合实际的科学理论。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树立实事求是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国庆节前夕给北京景山学校写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为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在和将来对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着一套完整的人才学思想。邓小平同志的人才观广涉人才的深刻含义,人才的基本素质,知人的原则与方法,“善任”的原则与制度,优化人才成长的组织环境,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多方面。要高度认识与实践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则首先要正确认识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与坚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中轴原理。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会上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是1982年以来这十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面广,给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小平同志在这关键的十年中,一再强调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要  相似文献   

20.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战略意义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出了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是怎样才能发挥教育在经济建设小的基础作用呢?其根本在于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