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次,郭沫若登泰山,看到经石峪的巨幅摩崖石刻,便立刻被上面所刻的经文吸引住了。由于石刻没有纪年跋文,刻制年代难以考证。随行者知道郭老对古文字深有研究,便请他解开这个谜。郭老沉思良久说道:“你们看这个‘世’字。从这个字的写法上即可判断出石刻的年代。唐代李世民曾做过皇帝,唐人为了避他的讳,才故意将‘世’字写成这样。因此,这摩崖石刻应为唐人所书刻。”众人听后,都觉得郭老的分析很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黑沟中有一处摩崖石刻,有5行文字,能辨认的约35字,其中有"悬泉府主帅张思直"字样.大黑沟口东侧台地上有黄土夯筑的建筑物遗址.这处摩崖石刻并非人们率意而为,而是出于某种明确目的而专门镌刻的,镌刻时间约在唐代早期至吐蕃侵占瓜、沙二州之前.大黑沟一带在当时水草丰美,很可能是悬泉府的官营牧场.  相似文献   

3.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4.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5.
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保存了由唐迄今的一百五十余幅书法作品。其中多幅名家名作,各自呈现出独特的书法美学意蕴,就其整体观之,也标明了时代书风的变迁。故朝阳岩摩崖石刻既是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荟萃,也是一部凝固的书法史。  相似文献   

6.
南明山在丽水市城区大溪南,面积0.533平方公里.山上有石梁、高阳洞等众多石景,还有东晋至宋、元、明、清各代摩崖石刻58处,其中云阁崖12处,高阳洞15处,石梁20多处.在云阁崖,有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所题的“灵崇”和北宋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专题旅游”是经过精心篆划的经营方式。为了支持这一论点,笔者在盘点我省“摩崖石刻”资源的基础上,就“摩崖石刻文化”游的魅力进行了一番分析,使“摩崖石刻文化游”在湖南省的“专题旅游”方面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选题,从而提出本文的结论:“专题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崭新的思路”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祁阳语溪是湘南的风景胜迹和文物奥府。被誉为“宇宙杰作”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就座落在这里。摩崖石刻石奇,文奇,字更奇,三者珠联壁合,素有“摩崖三绝”的美称。摩崖石刻位处峿台石壁,这里危崖百丈,临江而立,因是层岩,长期受风雨剥蚀,断裂碎割,苔藓复盖,不可名状。独有摩崖高阔数丈,顽冥巨石峭然壁立,上镌丈余篇幅、五寸见方楷书字体的《大唐中兴颂》,气概恢宏,光采奕奕,蔚为奇观。后人曾  相似文献   

9.
石门洞为我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十二洞天,是浙江省著名风景区和森林公园.它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1公里的瓯江南岸,以奇山秀水、摩崖题刻、森林和草海为特色,由石门飞瀑群、刘基读书处、灵佑寺、草海、仰天湖、透天洞、碑廊等200多个景点组成四大景区.石门洞摩崖石刻早在1963年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南朝宋的谢灵运、盛唐的李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元末刘基少年时的老师郑复初、明代的汤显祖、清朝的阮元,直至当代文豪郭沫若等都曾为石门洞赋诗题词,保留至今的摩崖石刻有117处之多(其中碑刻29处,全在碑廊里).正篆隶行草书法佳作,纷呈异彩,极具艺术价值,犹如一座天然书法展览馆.上图即为其中的一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量古代典籍和近现代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广为流传,而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广泛存在于名胜古迹中的摩崖石刻却鲜有译文。因此,摩崖石刻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却鲜为外国游客所知。本文以桂林摩崖石刻为例,探讨操控论视角下,摩崖石刻文本的选译原则和一般翻译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的摩崖石刻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分部在汉中褒谷石门隧道内壁及其南北山崖间的摩崖石刻,统称石门摩崖石刻。其中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世称“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这十三品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当代有不少书法家题词,赞誉十三品是“国之瑰宝”,十三品陈列馆为“书法宝库”。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参观了十三品之后,在题词中写  相似文献   

12.
海州孔望山摩崖石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关于它的凿刻时间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有东汉说、三国至魏晋说、唐代说等。关于石刻的题材问题,除了个别图像的归属还存有疑问外,学术界基本认同这是一处包含世俗道教内容的佛教石刻。  相似文献   

13.
广安冲相寺现存有大量珍贵的古代石刻,其中一幅石刻因被认定为“唐代石刻导游图”而流播深远.但根据地方志的记载,该石刻实际上是冲相寺的“田业界址图”,凿刻时间也并非唐代,而是五代前蜀乾德元年(公元919年).  相似文献   

14.
三岩寺位于丽水城西北1km,是名闻遐尔的风景名胜,景观独特:白云、朝曦、清虚三岩鼎足而立,三岩之下是三个黑黝黝的洞穴.居中的白云岩最高,有瀑水从岩顶飞落岩前小潭中.三岩寺的岩壁上留下了从唐朝到近代的游人题刻30余处,给气象森罗的三岩寺平添了一股超凡脱俗的古雅气派.其中刻石时代最早,价值最高,最为珍贵的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正书“雨崖”两个擘窠大字,直径有1.5m,体势方正、笔力俊迈、纵横开合、风采动人,在诸题刻中独具庄严之感.惜在1940年遭日机轰炸震断,倒在潭中20余年.1963年政府加以修复重竖,并将三岩寺摩崖石刻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图为三岩寺摩崖石刻之一———“三岩胜境”.  相似文献   

15.
被《中国旅游报》称之为“人间圣境”的仙居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台州西。县城东边5公里处的杨府乡石牛村枕溪山(长老山)上,有一举世无双的摩崖石刻大“佛”字。  相似文献   

16.
《甘肃教育》2007,(9X):F0003-F0003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成县以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西狭颂》摩崖石刻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狭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文、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18.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9.
石刻文化     
《初中生辅导》2012,(Z3):97
我国的石刻文化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在东汉时期,石刻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主要是墓志碑刻。摩崖石刻在国内分布颇多。如山东省的泰安、邹城、汶上等都有摩崖石刻。著名的石刻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相似文献   

20.
依据当前新发现的无字碑西南侧的唐代摩崖石刻,以及无字碑上的四个神秘小字的内涵和书写风格,再从无字碑的形制、风化程度上初步推测,泰山无字碑似为武则天所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