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新写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渐被评论界认可的同时,"新写实小说"的概念界定也随后被达成共识,诸如:中止判断,悬搁起理性的先入之见和精神预设,"反对观念的渗透和张扬、主张零度情感的介入、再现生活的原生态·还原生活"等,而刘震云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等写实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管窥到新写实主义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在多数的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中,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而其代表作品: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黑洞》;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刘恒的《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则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平庸的原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切感人。这些小说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3.
读近年来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一些小说(诸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以至《太阳出世》,刘恒的《状羲状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和《一地鸡毛》等)就会想到萧红写于四十年代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新写实主义”究竟有无渊源关系?其共同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诗性消解是刘震云《单位》和《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系列小说的最外在特征。而诗性消解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知识分子是主体中的主体.主体的隐匿是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表征。这样,边缘化与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便还原为凡俗的人。刘震云的小说生动地表现了人的日常沉沦这一事实。这种沉沦不仅存在于高度官僚化的“办公室”,而且还存在于灰色的日常生活中。如此一来,就使刘震云的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出了一批新写实作家,其中以刘震云、池莉、方方等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笔锋写出来芸芸众生的庸常生活。《一地鸡毛》作为刘震云的新写实力作,于平淡琐碎之中表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精英意识在接踵而至的压力之下逐渐消解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代表作。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典范作品。它对真实生活的展示与还原,对社会底 层小人物在社会大潮中所历经的磨砺及由此带来的个性的消蚀,无不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剧作家刘震云,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400万字的著作,其中不乏《塔铺》、《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主力作家。  相似文献   

8.
邹超才 《文教资料》2007,(33):25-26
新写实小说在八十年代文坛掀起了一阵旋风,刘震云作为新写实小说家的代表,以其风格独特的一系列作品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同时,池莉、刘恒、叶兆言等作家也几乎同时以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登上文坛,这些作家都被归属到新写实统一的称号中。但是事实上,这些作家的风格并不尽相一致。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及其相关作品写的是体制压迫下小人物的逐渐被压制、被规训、被同化的历程,而其他作家也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在《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一系列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的生活都可归结为生命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的早期作品,即他写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是以乡村生活为题材,主要描写乡村居民的生活困境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引起的乡村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刘震云的笔锋由贫穷的乡村转向了城市的机关大楼和都市小人物居住的狭窄公寓,以冷静而锐利的“新写实”笔法,深刻地解剖社会转型期中国官场、城市的权力关系,以及在权力结构的挤压下中国现代小市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异化。笔者将通过对刘震云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官场》等“新写实小说”的阅读和阐发,以权力为关键词,对那个时期中国城市政治经济结构的一些症状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2.
论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正华 《文教资料》2009,(18):106-108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直面现实人生的特点,展现了个体生存的艰难.小说的心理分析加强了叙述者的主体性,展现了人物在处处不得意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庸俗地生活下去.在看似冷静的叙述中,作者以俯视的眼光审视人物的灵魂,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意识.同时小说还批判了这种不适合于人生存的环境,体现了一般新写实小说所缺乏的现实批判立场,流露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地鸡毛,这四个字首先给人一种杂乱、烦躁的感觉。《一地鸡毛》,这篇小说给人呈现的也是类似于繁琐、烦心、无目的却得过且过这样感觉的生活。作家刘震云用现实的手法写现实的生活,貌似平淡无奇,实则有丰富的寓意。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一直关注被权力、金钱异化了的人性,这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遥远的响应。刘震云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囊括了官场万象,关注官场中异化了的人性,如《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新闻》等。这种讽刺、批判精神一直延续到《手机》之中。渗透在“官场小说”中的对人性异化的批判锋芒,正是使刘震云作品在当今文坛别具一格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高度展示了新写实小说在展示细节、揭示小人物生存悲哀上的功力。同时,我们发现,小林的形象与巴金《家》中的汪文宣、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尤其相似之处,都在社会权利话语下产生的异化形象。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戏谑语言,读罢却令人悲哀。  相似文献   

16.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反讽的叙事,深刻地揭示出了"生活在此处"与"生活在他处"的矛盾,反映了生活的困境,折射出了生活的幻象与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部洋洋洒洒四卷本二百余万字的《故乡面与花朵)}的横空出世,刘震云着实令1998年的中国文坛大吃了一惊,这是那个曾经写过《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被誉为开创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先河的刘震云的作品吗?怎么会这么难读?那些奇里古怪的名字,荒唐怪诞的事件,汪洋恣肆的语言,不象是刘震云的风格呀!然而,疑问归疑问,这的确是刘震云历时六年烹制的一碗内容佐料都怪异的“故乡面”。刘震云曾经谈到,他以前的作品都是写实的、具体的、距离生活比较近的,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仅仅占到人们生活中时间的20%到30%,而有70%到…  相似文献   

18.
<正> 刘震云被评论界视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自然成为代表作品。从《新兵连》、《官场》、《官人》到《单位》和《一地鸡毛》无一不是尝试着对终极“真实”的追寻,一无反顾地追求比现实主义更真实的“真实”效果。其创作利用最接近于生活本身的“纯态事实”,在反讽中透出强大而深沉的震摄力。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一地鸡毛》的叙写是这样的低调和平淡,但绝望的情绪还是曲折地传达出来,由此而来也就意味着这篇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立场艰难的保持,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对现实无可抗争的处境,揭示出这处境的荒谬,这便也体现出了“新写实小说所内蕴的现实批判立场”。[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