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难题。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横祸,父亲去世,叔父篡位,母亲改嫁,令他痛苦不已。一日,过世的国王的鬼魂出现向哈姆雷特诉说自己死亡的真相,原来是现任国王,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关于这部剧,有过无数的评论文章。据说,现在每年还有400多篇关于《哈姆雷特》的文章发表。这个剧本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的故事。但他的复仇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轰轰烈最著名的典型,关于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这烈地复仇,而是犹犹豫豫,迟疑不决。但正是因为这样,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部作品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哈姆雷特》的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鬼魂。气氛显得很阴森。守城的卫兵每天半夜都会看见一个鬼魂,长得就像刚死不久的老国王一样。钟…  相似文献   

3.
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是"指点迷津",实在不敢当.我也只是一名普通教师,退休之前和你一样天天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我知道,他们不但渴望着个性的发展,也期盼着我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通过考试,过好"升学关".这样的现实处境,使我在教学中不能不像你一样考虑许多实际的问题,不能如某些文章所写的那样浪漫,那样天马行空,因此,那些困惑着你的问题同样也使我感到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5.
我在诗行里写自己/一文不值 我曾对何物享有权力?! 不可避免地我亦受孕于罪孽 在那充斥着汗味和神经兴奋的新婚之夜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频繁被我们的语文教师使用,或口头交流,或见诸文字,几乎成为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不二法则。本文无意否定这句话的精妙,只是想结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探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阅读《哈姆雷特》这个作品,大家都不可能回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诗剧创作上的地位就像英国女王头上的王冠一样举世无双的话,那《哈姆雷特》这部悲剧就是像是王冠上的大钻石,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当你年少的时候可能会被《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感动的潸然泪下,而觉得《暴风雨》写的不知所云;当你头发花白的时候又会被《暴风雨》描写的奇幻所吸引,回头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则会淡然的摇摇头罢了.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读《哈姆雷特》,都会深有感触.但是这只是从肤浅的方面看罢了,如果哈姆雷特王子在得知父亲被杀真相后立马杀死了克劳狄斯的话,《哈姆雷特》一剧在第一幕就该闭幕了,也许结局也该是他们同归干尽,但是却缺乏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的延宕”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难解之谜.在400多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从不同视角对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等分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心理原因.本文将从拉康的主体理论之欲望是他者欲望来进行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相似文献   

9.
读者们——评论家们也是这样——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我们是在哈姆雷特业已陷入不幸命运的阴影中的时候,才见到了他;所以,对于在这之前的啥姆雷特,人们实际上一无了解。他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改嫁了,他的叔父登上了那本该属于他的王位。在丹麦,王位不是直接继承,而是经过推选的,但一般都推选已故国王的儿子继任,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去改变这种惯例(至今并无先例)。难怪他一直穿着“黑色的丧  相似文献   

10.
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可以证明哈姆雷特王子患有典型的反应性抑郁症(ReactiveDepression)。依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可以认为王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与哈姆雷特之母哥特鲁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哈姆雷特对母亲的不能行动,导致他对叔父克劳狄斯的复仇的无期延宕和自身抑郁症状的加重。抑郁症观点的提出,无疑使我们获得观察和分析哈剧人物的又一新视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剧本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以情节生动、气氛悲壮、含义深邃而著称。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其题材来自12世纪沙逊·格兰姆克的丹麦史。莎士比亚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借用古代的外国故事,描写当代的英国现实。哈姆雷特的复仇斗争,反映了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巨大矛盾,并表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的萌芽。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的许多伟大作家都塑造过历久不减光辉的文学艺术形象。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某些形象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相互之间却有许多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是分属于东西方的两颗文坛巨星,他们的创作并不曾受到对方影响。莎士比亚的名字和作品传入我国是近百年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珂以有哈姆雷特王子患有典型的反应性抑郁症。依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可以认为王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与哈姆雷特之母哥特鲁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哈姆持对母亲的不能行为,导致他父克劳狄斯的复杂的无期延 自身抑郁症状的加重。抑郁症观点的提,无疑使我们获得观察和分析哈剧人物的又一新视点。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他也为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赋予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乐观、冷静、善良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忧郁、急躁、充满疑虑的。《哈姆雷特》正因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闻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了论述,从而看到了他性格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是莎士比亚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之一。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他的悲伤,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和当时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哈姆雷特是个典型的悲剧形象,虽然立志扭转乾坤,但他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理想与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自身残存着的一些旧的落后思想也束缚了他的思想和行动,造成行为上的延宕;不联系群众孤身与强大的社会恶势力做斗争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要面对的问题.自创世神话里的亚当和夏娃诞生后,人类的死亡命运就已经注定.因此,死亡主题一直是文学所面对和表现的重要主题.作为源源不断地滋养西方文学的神话命题——死亡,在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那里都有所探讨.剧中人对死亡的思考以及作者对死亡结局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其性格的复杂性世所公认。本文认为,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源于其矛盾性。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勇敢与怯懦、冷酷与温情、焦躁与谨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的出现,这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邹君 《现代语文》2006,(4):79-81
在众多的艺术样式中,悲剧是关涉到人类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莎士比亚悲剧堪称为描写揭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最为深刻和全面的经典作品之一。这位使人类永久惊喜的巨人,最为我们着迷的无疑是他所创造的那众多生动、真实、具有不朽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创作成熟时期的悲剧人物,以其形象高大,个性鲜明和结局悲壮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其中被誉为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的《哈姆雷特》,四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而关于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世界学史上还很少有对哪一个典型形象的理解像哈姆雷特这样人各不同。究其原因,当然不能脱离人们多元性的艺术欣赏的欲望和趣味,以及某些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的历史误解和各种偏见。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又取决于哈姆雷特性格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化、社会及其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情。艺术作品只有强烈关注人类共有人性,述写“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才能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本力图从四个方面来审视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哈姆雷特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