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晔 《编辑之友》2006,(3):68-69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在电视中的运用.早在电视出现以前,新闻评论就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成为报纸、广播表明自己观点、立场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与报纸和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可谓是个"小弟弟",直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电视才开始把新闻评论列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播出量日渐增多.但与飞速发展的电视事业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评论的力度还是频次,与目前丰富的电视节目内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评论工作已成为当前摆在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陆丹 《大观周刊》2012,(30):322-322
电视新闻评论是就新闻事实发表看法、见解,并进行分析与评论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新闻评论有着与报纸、广播评论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制作要求,尤其是在网络新闻评论迅速崛起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评论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新闻评论,在写作与应用上,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电视新闻评论是伴随着电视事业发展而新兴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广播的新闻评论,它既区别于电视新闻,又有别于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同为新闻评论,它与报刊、广播评论在地位、作用和一部分体裁上相同或相近。但作为电视这种特殊传煤的新闻评论,它是综合运用画面、声音、屏幕文字和论述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的  相似文献   

6.
(一) 电视新闻评论是伴随着电视事业发展而新兴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广播的新闻评论,它既区别于电视新闻,又有别于一般的电视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舆论的旗帜、灵魂和“重型武器”,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升华。它依据新闻事实,就实论虚,阐明作者观点和立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很强指导性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它集新闻性和政论性于一体,熔新闻体裁和政论体裁于一体,两者不能分离,缺一不可。 偕同时代进程,电视评论的内涵不断丰实起来,电视媒体的言论形式日渐活跃。纵览我国电视评论的发展现状,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三点:  相似文献   

7.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评论的改进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也被称为媒体的旗帜。但相对于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而言,广播新闻评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的活跃更加凸显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尴尬。在这一过程中,广播新闻评论逐渐形成了泛化和僵化并存的自我循环。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逐渐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并广泛流行的一种电视新闻节目。既然称之为新闻评论,节目当中蕴涵的哲理性和思辨性当然是最突出的。电视新闻评论不仅要报道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还要报道出新闻的外延,这包括新闻为什么发生、新闻事件带来的启示及解决办法。这种集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于一体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自产生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震动了电视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自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才真正迈出第一步,随后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焦点访谈》等栏目,接着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新闻评论栏目在观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受到了普遍好评。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日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 ,是电视台的旗帜与喉舌 ,表明电视台对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电视评论性节目是电视指导群众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当前各级电视台越来越重视评论性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和电视新闻评论互相配合 ,已成为电视传播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形象化是电视新闻评论有别于报纸、广播评论的特征。我国电视新闻刚刚起步时 ,电视评论只有“编者的话”、“编后语”等小言论 ,都是播音员口播 ,缺乏电视特色 ,也缺乏评论的深度。因为电视新闻长于报道具体的、可视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 ,事件性的事实 ,而短于…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就是传统报刊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即将报刊新闻评论手法运用到电视评论工作之中。在实际操作中,电视新闻评论主体与报刊新闻评论主体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报刊新闻评论主体多由专职或业余评论员、报刊编辑、独立撰稿人、热心读者等组成。创作的一般流程为:评论主体根据新闻记者采写的新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评论从借鉴报纸、广播新闻评论模式"自己走路",到充分发挥电视特色"走自己的路",经历了数十年艰难摸索之后,以其形象化论据和抽象化思辨的有机融合,成为新型的主流新闻体裁,成为电视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在我国起步较晚,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工作者多是从报纸转行而来,加之新闻评论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已成为业界共识,从业者往往在“评论”上下的功夫多,在“电视”特色上,考虑的比较少。然而电视评论既然成为不同于报纸评论的又一新闻评论分支,必然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制作要求。本文在赞同电视评论也要以思想性为本的前提下,着重讨论如何使电视评论成为真正属于“电视”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与平面媒体和广播相比,电视报道本身就具有图文兼备、声像并茂的优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则更彰显出电视传播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让它更具威力和魅力呢?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如下: 一、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  相似文献   

17.
高飞 《新闻窗》2011,(2):81-82
新闻评论,最早见诸于报刊。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电视新闻评论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在形式上,也日益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已经成了一个集网络媒介、电子媒介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传播形态。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直观和立体化的评论方式。  相似文献   

18.
黄建芳 《新闻传播》2013,(12):199+201
电视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不但可以产生新闻效应,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新闻的评论来对社会造成舆论效应,这种新闻性与评论性的特点,使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备受众多电视媒体热捧的传媒形式。本文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时期的特点,对如何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品位,打造特色化的节目提出了若干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在意见性信息传播形态中占有重要位置。要做好电视评论节目,关键是做到电视的直观性与新闻评论抽象思辨性的统一,通过强化可视性这一电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来达到增强评论说服力的目的。①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要以逻辑的力量说服观众、打动观众,思维方法的运用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