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反映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上。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质疑问难,积极思考。   古诗《知疑》云:“为学贵有疑,知疑贵问师,问师可释疑,释疑则有知。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学会提问题是极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个经过努力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思善思,多问善问。…  相似文献   

2.
卢春晖 《家教世界》2013,(4):252-253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他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疑"与"问"的重视。这里的"疑"与  相似文献   

3.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相似文献   

4.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释疑。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卢现飞 《考试周刊》2010,(27):69-69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明智的教师不但把"释疑"作为天职,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但是,不少学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任何问题都只求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宗文 《广西教育》2010,(26):27-27,36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之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生疑后释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题问,敢提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屈玉香 《教师》2011,(20):73-73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所谓"疑"就是怀疑,对所面临的问题有疑问,迫切需要有人"解惑",因此而"问",没有"疑惑"不会产生"问"的念头,无法去问,这是问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开发学生智能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精华在于激疑。能否做到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以思养能,是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之一。对于激疑、设疑与释疑,笔者提出了“激疑应有方,设疑要科学,释疑要有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者,觉悟之机也”。足见疑之重要。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如能从中发现问题。就能挖掘文章深层的意思,把握其思想内涵,有如点燃导火线引起爆炸一样。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问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问,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巧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显著。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释疑,更要质疑,激疑,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使学生能主动探求,积极思考,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12.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13.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14.
一、模式的结构"四疑四导"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疑"展开的。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又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读书,释疑。其模式是:  相似文献   

15.
“疑”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阐述.孔子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宋朝张载也主张“学则须疑”;朱熹则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对于启迪思维、促进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世界数学年会中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已影响了数学世界一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还将更加深远下去.更早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更是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意味着提出问题的意义胜于问题的解答,意味着求知不如善问,善问不如识疑.教人知不如教人识疑,不如引人善问,而善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正是完成这些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关注教学中"问"的意义,应包含学生问与教师问,自问与他问以及问的时机,问的目的,问的环境,问的技巧等各方面内容,下面就此再谈点认  相似文献   

17.
设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存疑才能求解,释疑才能长知,就个意义上说,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释疑求解的过程。"在可疑与不疑之间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与疑之间的关系。经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正在逐步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要真正地发挥主导作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善问,学生的思维活跃;巧问,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释疑,更要善于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主动思索,积极探求,增知长智。多年的语...  相似文献   

19.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相似文献   

20.
林怡谋 《考试周刊》2014,(41):72-72
<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变"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不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一、加强引导,学会质疑在有效学习中必须由教师发"问",过渡到学生会发"问",有疑有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1.留给时空,有效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