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十年来国内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国内对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主要从金属多层膜、纳米颗粒膜、磁隧道结、氧化物薄膜四个方面展开,侧重研究了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产生的机理、各种膜的结构、影响巨磁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还引发了多层膜材料在温度大小、磁性(或合金)成份多少和种类、颗粒膜尺寸大小何种情况为最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光学薄膜反射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菲涅耳公式为基础,计算光垂直入射介质界面的反射率和单层增透膜、增反膜的反射率,推导出多层膜系反射率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几种多层增透膜、增反膜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制备了镁及镁合金表面的转化膜,分析了膜层的微观性能.为提高膜层的耐腐蚀能力,采用水封闭、碱封闭、钒盐封闭3种方式对膜层进行了封闭.转化膜均匀、完整,呈透明色、灰色或黑色.此外还对试验制备的转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Essential Macleod膜系设计程序,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层光学高反膜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通过膜系设计程序计算得到光学特性曲线,分析了多层膜层数、膜层奇偶性和基底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性能最优的理论膜系结构。并设计了带有抗激光损伤匹配层的多层光学高反膜,研究了匹配层对高反膜光学特性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将对溶胶一凝胶多层高反射膜的镀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的脆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铝质零件硬氧化膜层的性质.提出了在不同曲面上膜层的临界厚度概念,通过分析与实验.推荐了膜层的临界厚度值、电解液配方、工艺参数及后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纯镁及AZ61镁合金在磷酸盐中形成转化膜后,分别在水、碱溶液及钒盐溶液中进行封闭处理.采用点滴腐蚀试验、孔隙率测试和模拟海水浸泡法对封闭后的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用显微镜对腐蚀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讨论了腐蚀机理.试验表明,在水中封闭的膜层的耐蚀性最好,膜层的孔隙率最低;纯镁的表面转化膜层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比镁合金AZ61的表面转化膜层耐海水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室温下采用对向靶溅射方法制备了[CoTi]30及[CoCu(Ni)]30两组多层膜,并用小角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方法研究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发现CoCu(Ni)多层膜中饱和磁化强度Ms随非磁性层厚度ds的增加发生振荡变化;而CoTi多层膜中,Ms随ds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当ds>3.0nm时,两组多层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均趋向稳定.研究表明,Ms随非磁性层厚度ds的不同变化是由多层膜层间耦合效应引起的,用RKKY耦合和超交换耦合竞争机制理论可成功地解释这种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杨沝 《生物学教学》2001,26(4):46-46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内质网膜、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等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而蛋白质作为大分子物质要跨过这些膜。肯定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等通常方式进行的。蛋白质是如何克服疏水的磷脂双分子层障碍而转移的呢?这个问题成为近20年来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TiO2多层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使用旋涂方法在单晶硅片、石英玻璃和K9玻璃上制备SiO2/TiO2系列多层膜。采用椭偏仪、透射电镜等对所制得的多层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对SiO2/TiO2多层膜的制备非常重要。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改善与优化,可以镀制出性能优良的SiO2/TiO2多层膜,以用于微型谐振腔、滤光片、一维光子晶体和传统的光学高反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Al/Pb纳米多层膜,其XRD图谱表明,仅有Pb的衍射峰出现,而无Al相或其他新相产生;经250℃退火或15天的时效后,样品中均同时出现Al和Pb的衍射峰,但仍然没有其他新相生成。SEM、TEM观察表明,Al/Pb纳米多层膜表面并非均匀一致,而是由颗粒和空隙组成,时效或热处理均能改善膜层的表面粗糙度,但也使得多层膜中的Pb膜发生碎化,进而使得Pb从Al膜中析出并发生团簇。  相似文献   

11.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散射的方法研究金属分隔的Py/Cu多层膜的界面结构,采用Ta,Cr,Cu等来分隔Py/Cu多层膜中的Py和Cu。  相似文献   

13.
薄膜镀层由于厚度小,难以用通常的磨损方法评估其耐磨性。本文研究了采用精密凹坑研磨仪评价薄膜镀层耐磨性的方法,并对TaN/NbN纳米多层膜和TaN、NbN单层膜进行了磨损实验。结果表明,精密凹坑研磨仪是一种适用于评价薄膜镀层耐磨性的方法。TaN/NbN纳米多层膜有TaN、TbN单层膜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镀锌层表面的光亮和美观,使其表面在铬酸、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生成一层组织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铬酸盐膜,增加镀锌层的耐蚀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钝化膜还可防止镀锌层沾污手印。低铬酸钝化是新工艺。本文对低铬酸钝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提高镀锌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阳离子型的聚二茂铁硅烷(PFS Cl-)与阴离子型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 )在石英、金材料表面上制备了PFS -PSS-多层自组装膜.多层自组装膜的逐层UV-Vis光谱表明,多层膜具有均匀有序的结构.多层自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表明,膜的电化学性质与膜的层数和膜外表面聚电解质性质有关.当自组装膜层数较少时,膜电极过程表现出表面定域的单层膜性质;当膜层数较多时,膜内电活性物质的扩散成为控制步骤.而且,随着膜层数增加,膜内传质阻力增大,膜内扩散速率减小,膜的CV峰的可逆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室温下,以Ti(S04)22-6g/L,H2021-2g/L,NaF3-5g/L,EDTA2-6g/L为转化液的主要成分,加入1-2g/LCe(N03)3 .6H20促进转化膜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控制转化液pH4.0-4.5,转化处理10min,在样品表面制备一层化学转化膜.通过中性盐雾测试和电化学测试表征转化膜的耐蚀性,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转化膜的微观形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转化膜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转化膜耐蚀性优艮,EDS能谱分析得出这层颗粒状物质主要由Na,A1,F元素和少量的Mg,Ti,O元素组成,推断转化膜的主要成分为Na3AIF6,铈盐起到促进转化膜致密性和均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发了一套湿气管道缓蚀剂失效评价试验系统,对缓蚀剂失效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环道模拟现场工况,并通过油溶性缓蚀剂预涂膜厚度测量装置,研究了预涂膜厚度随吹扫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吹扫初期,随着时间增加,缓蚀剂膜的厚度急剧减少,之后变化不大。当膜层厚度变化不明显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来测试缓蚀剂膜层的防腐效果,表明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缓蚀剂膜层电阻与电荷转移电阻逐渐降低,缓蚀效果下降。通过整个测试系统可以为湿气集输管线内壁缓蚀剂失效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义才 《甘肃教育》2011,(20):83-83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关于过膜问题的计算,要进行这类计算,首先要熟悉有关生物膜的知识点: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它们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都为单层膜;核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型腔制件W18Cr4V钢基体上采用磁控溅射法涂镀类金刚石,研究不同的中间过渡层制备复合结构层的DLC碳膜,薄膜中含有sp3杂化碳原子含量最高,且膜层外观结构光滑无裂痕,韧度、界面结合强度、硬度和厚度等性能指标良好.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Ti/TiN/TiAlN为过渡层的DLC碳膜抗剥离附着性能好,膜层间的结合强度和致密度大幅提高,涂层的内应力明显降低,DLC碳膜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与溅射气压的关系,采用对向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0.5、2.0 Pa的溅射气压下制备了Ti/Al软X射线光学多层膜(Λ=9.25 nm,Г=0.3,N=20),并采用低角度X射线衍射、高角度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发现:低溅射气压(0.5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具有相对高质量、有序的结晶层,导致了相对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热稳定性好;高溅射气压(2.0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周期性结构相对较差,晶向较为无序,表面粗糙度较大,结构热稳定性差.可见,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是溅射气压的函数,低溅射气压下制备的多层膜会获得更好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