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洪闯 《情报科学》2018,36(9):96-102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隐私安全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 织从用户隐私角度改进社交媒体工具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研究范式,结合 隐私计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过程激励理论内容构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倦怠的形成过程中用户的社交媒体态度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而隐私关 注是社交媒体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隐私关注的过程中信息保护与隐私披露行为共同作用,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相互博弈,用户态度到行为意向的过程中,过程激励起到微弱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软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现象,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日益凸显。隐私政策规定了平台经营者与用户的权利与义务,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依据,已成为隐私保护安全链上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隐私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研究发展阶段、研究趋势与前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用户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隐私的情况,提出了隐私容忍度的概念,从使用敏感性维度、接受者敏感性维度以及信息类型敏感性维度三个维度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用户的隐私泄露容忍度进行分析与测量,开发并设计了测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隐私泄露容忍度测量。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大学生自我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提供了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进行科学评价,为后续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及已有研究成果,从隐私政策基本情况、个人信息收集与存储、个人信息使用与共享、个人信息安全控制、用户个人权利保障5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IOS系统APP Store中48款社交媒体APP的隐私政策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的整体评分基本合格,隐私政策在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正确实施隐私政策,应提高用户对隐私政策的阅读意愿,优化隐私政策文本内容,构建社交媒体隐私保护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使社交、购物、新闻等移动APP 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也使移动支付变得简单。一方面移动APP 促进用户把线下的商务休闲活动转移到线上,另一方面用户与移动APP之间的交互促成了新的商业营销模式———社交化电商营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商品和用户是一种推荐关系,如何进行社交化电商营销已成为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京东、网易新闻、Facebook为例,介绍一种最新社交化电商营销模式,并在分析国内外模式差异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我国企业未来开展移动互联网社交化电商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宽带介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开放性,使得传统的隐私保护机制不再适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目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移动互联网的隐私保护问题研究,首先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隐私保护问题,其次对存在的隐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几条隐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APP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移动搜索的重要平台。对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体验展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移动搜索体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完整搜索过程(如目的、动机、搜索过程、结果采纳等)设计访谈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社交媒体APP用户移动搜索体验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用户个体、信息特性、系统3个主范畴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移动搜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用环境对用户个体产生影响,特别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研究结论对社交媒体APP改善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搜索体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术研究者和社交媒体运营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结合在线社会支持理论和SSO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影响用户倦怠行为分析框架模型框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对获取的398份微信用户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结论]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均会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作用,进而显著影响其不持续使用行为形成;在线社会支持(在线信息支持和在线情感支持)可以显著缓冲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负面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文本规制评估模型框架,规范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及提升协议规制评估效率。[方法/过程]首先,结合用户隐私关注研究、用户隐私保护相关法规文本、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规制研究进行规制指标提取,并在指标融合的基础上构建规制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基于规制框架模型,对获取的社交平台隐私协议进行分类模型训练数据的人工标注;最后,通过对部分文本数据训练,获得分类效果最好的模型参数,进而对收集到的33个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文本进行分类及规制评估。[结果/结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的规制结果显示,其存在内容缺失、内容粗糙、权责不明在内的多层问题,基于此从政策监督主体、平台、用户维度出发细化完善保护策略。[局限]人工编码和筛选有一定的主观性,选取的社交平台类型多而总量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朱光  曹雪莲  孙玥 《情报科学》2017,35(7):25-30
【目的/意义】如何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收益,从而有效引导与促进隐私保护, 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设计由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组成的博弈参与主体,研究了行为双方的隐私保护 投入行为与策略,依据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建立了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隐私保护投入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 并分析得到隐私保护投入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策略与其 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密切相关,当双方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运 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由于担心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们对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心存疑虑,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旨在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网络隐私法律框架之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产生了基于市场运作的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为了减少网络用户担心隐私遭到侵犯的不安全感,不少网站加入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本文介绍了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运行机制,以及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第三方认证机制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方法——k-subgraph划分算法,它通过对社交网络进行分割,通过泛化顶点标签和扰乱图的结构特征,来对社交网络进行匿名化处理,拟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社交网络中个体的隐私信息,同时保证了社交网络中匿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方法——k-subgraph划分算法,它通过对社交网络进行分割,通过泛化顶点标签和扰乱图的结构特征,来对社交网络进行匿名化处理,拟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个体的隐私信息,同时保证了社交网络中匿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信息安全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了关于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相关策略,以达到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终极目标,并不断推进移动社交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用户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使用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作为密码并且在多个社交网站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安装使用未知来源的移动社交应用,但是不经常更新系统安全软件;不会一直使用终端系统的隐私控制功能;担心位置信息泄露,但是经常开启GPS功能;喜欢上传隐私数据至网盘。在对用户行为习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数智时代的不断发展,智能推荐在社交媒体平台应用相当普遍,识别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可有效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促进社交媒体高质量发展。[研究方法]基于隐私风险感知过程,融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从用户视角建立影响因素研究假设并设计量表,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及影响因素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性检验。[研究结论]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优化智能推荐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并提升用户隐私风险感知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为缓解和调节用户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引入信息生态理论,基于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编码,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多维因素的线性关系和组态效应。[结果/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信息过载、感知易用性以及网络社会支持、描述性社会规范均显著影响错失焦虑症,而基本心理需求和隐私泄露风险对错失焦虑症的影响不显著;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用户会受个体自身、信息范畴、技术范畴、环境范畴等多种因素组态效应的共同影响,进而产生错失焦虑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规模的指数性增长, 可视化分析成为理解社交媒体 及用户的重要手段。 文章针对社交媒体、社交用户 、社交媒体与用户的交互 3 个 角度, 从社交媒体主题可视化建模、社交用户偏好可视化建模、社交网络个性化 检索可视化 3 个方面,分析社交网络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成果。 提出时空融合可视 化、“三网 ”融合可视化等未来国内研究方向。 以期利用在线社交网络, 为互联网 服务、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交网络服务的隐私关注变得日益严重。先前关于隐私关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无差 别节点上(仅针对用户行为),但却忽略了用户在社交网络环境中有着长期的社交行为。【方法/过程】创新性地研究 了基于隐私关注和社交网络服务与用户双方利益的长期演化博弈,并首次将隐私关注作为一个因素引入到博弈 中,通过建立收益矩阵来构建双方利益的演化博弈,最后使用算法进行仿真验算。【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社交 网络服务商泄露用户隐私的比例与用户披露隐私信息的比例密切相关;用户的安全收益会提升其对隐私信息披露 比例;隐私披露成本有利于提升用户警惕性、减缓隐私信息的泄露,但这种正面影响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加大隐 私泄露惩罚力度有利于缓解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