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已然肩负着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的重任。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文化的追求:呼吁专业阅读,树立文化之形;链接传统知识,贯注文化之气;倡导民主氛围,营造文化之场;打通心灵之旅,洋溢文化之情。  相似文献   

2.
在“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台湾学者吴敏而教授展示“多文本阅读”之《欣赏就是最快乐》一课,其课堂教学形式的极大变革,课堂培养目标之异(以培养读者为目标的课堂与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的课堂之别)如同“台风”袭来,对“精细阅读教学”形成极大的挑战,也给大陆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值得语文教师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温翠娟 《林区教学》2023,(4):100-103
“对话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教学要素借助对话的方式形成的特殊场域。将场域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场思维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利于教师对教学整体结构与教学艺术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以“香菱学诗”为例,通过黛玉与香菱的教学对话,进一步揭示“对话场”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教育智慧、教学艺术及其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有着多元空间和层叠涵蕴的理解系统,是文本、作者、编者与作为读者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错互动过程,体现了多重性与复杂性。文本解读是有情境性的,在不同时域、不同境况,需要语文教师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意识参与,并能够在不同角色和意识之间自由切换,或是自由阅读者,或是课程理解者,或是教学设计者,或是互动解读者。语文教师有时要进入“有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充分在场;有时要进入"无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合理隐身;有时又要在“有我”与“无我”、“角色自我”与“学生自我”之间灵活切换。  相似文献   

5.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站在教师、学者与读者的立场,指导学生细腻深入地感知、阐释、品味文本。换言之,教师应当从“教”、  相似文献   

6.
黄耀淦 《教书育人》2007,(10):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精选的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这里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阳刚之气,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阴柔之态,有“人生如梦”的感叹,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情。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也饱含着作者的情。同样,作为读者——深入学习作品的学生,“观文”也必须入情,不“入情”何以理解课文?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因为语文课本主要是用形象说话的。就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结构的变化、节奏的调适、重点难点的突出等,都离不开教学语言。因…  相似文献   

8.
由杨再隋教授主编的 《小学语文教育学》一书出版了,这部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深层次规律的揭示,诸如德育、智育、美育的相互渗透,教学、学习、管理的统筹兼顾,目标和方法的彼此呼应,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等等。其中,“小学语文美育论”是填补空白之章。作者通过体系的突破,给读者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野和广阔天地。一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大有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那么,教师究竟应关注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些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必将行走在高效之路上。  相似文献   

10.
年轻语文教师在修炼自己教学本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细节”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来看,“细节”不大可能决定成败,但却往往可以显现出教师之间的“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比如,从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语文味”的角度看,以下带“不”的句子都给我们点示了需要关注、需要优化的“教学细节”.  相似文献   

11.
张杰生 《考试周刊》2007,(28):47-48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教学场,发挥三者的最佳场力组合,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是当前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袁逸仙  赖学军 《文教资料》2013,(28):47-49,60
“善假于物”语出《荀子·劝学》,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人之所以为人才”的识别技术和方法。发现和认识人与人才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帮助理解语文特级教师之所“特”,对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部分语文特级教师“善假于物”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师所“假”之“物”与所授内容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对特级教师之“善假”进行实证性研究,期望能为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语文教学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尽显生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百花齐放。在教学实践上,以前的那种传统的教师凌驾于课堂之上、学生唯教师的马首是瞻的教学方式已被坚决地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理念: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但在实践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迷失了方向,抛弃文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师刻意求“新”,锐意“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展示课上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时代、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等密不可分,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未来。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角色需要哪些转变?应该如何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角色意识?本文将重点探讨上述问题,与读者交流。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角色意识的转化。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方式的变革,由重“教”到重“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由“学”而“思”)。《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信息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语文共生教学,是黄厚江老师依据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主张,立足母语教学基本规律和根本特点、运用共生理论协调语文教学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1.共生共长。“生”即“生成”,即体验,即感受,即发现,即创造。有教师之“生”和学生之“生”,教师之“生”是基础,学生之“生”是目的。“长”,即成长,即提高,既发展,即丰富,即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素。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语文要素认识模糊表现在类似“穿新鞋走老路”的虚化现象。匡正语文要素虚化现象的教学,应从接受美学的视域观照语文要素的落实,探究接受理论与语文要素教学的内在关联;建立师、生同为“读者”的阅读主体定位,认识语文要素的学习属性,从而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教学,提升学生高质量的语文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巨。”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张辉 《考试周刊》2012,(73):56-5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痛中之痛”。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但作文教学显然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制高点”,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语文教学便有可能一举成功,从而告别“无效或低效”。初中作文教学应如何寻求突破点,增强作文教学效果呢?在这里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种人文学科,语文之美在于通过文字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使用情感渗透策略。只有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情感交流,语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情景、阅读训练、课堂互动和情感分析四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情感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强调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叶老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生须自能读书,须自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在他的论述中,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目的,“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教课之本并非教师讲一篇一课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贵能令反三,触处引自伸。”在给教师的信中他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